二十七、住院診療管理與持續改進
【評價要點】
1.由具備執業資質的醫師、護士,按照制度、程序與病情評估結果為患者提供規范的服務。
2.由上級醫師負責評價與核準住院診療(藥物、手術/介入、康復)計劃/方案的適宜性,并記入病歷。
3.應用臨床實踐指南和臨床路徑指導臨床診療工作;應用臨床路徑使診療流程標準化。
二十八、手術治療管理與持續改進
【評價要點】
1.實行手術醫師資格分級授權管理制度與規范,責任到每一位醫師,有定期能力評價與再授權的機制。
2.實行患者病情評估與術前討論制度,遵循診療規范制定診療手術方案,依據患者病情變化和再評估結果調整診療方案,均應記錄在病歷中。
3.患者手術前的知情同意,包括手術目的和風險、以及其它可能的療法選擇等。
4.完成患者的手術前評估與術前各項準備后,方可下達擇期手術與介入醫囑(急診搶救手術除外)。
5.手術預防性抗菌藥物的選擇與使用時機符合規范。
6.手術的全過程應及時、準確地記錄在病歷中。
7.做好患者手術后治療與護理計劃工作,并記錄在病歷中。
8.加強“二次手術”管理,建立“非計劃再次手術”的監測、原因分析、反饋、整改和控制體系。
二十九、麻醉與鎮痛治療管理與持續改進
【評價要點】
1.實行麻醉與鎮痛醫師資格分級授權管理制度與規范,責任到每一位醫師,有定期能力評價與再授權的機制。
2.實行患者麻醉與鎮痛前病情評估制度,制定治療計劃/方案,風險評估結果記錄在病歷中。
3.患者麻醉與鎮痛前的知情同意,包括治療風險、優點及其它可能的選擇。
4.實施麻醉與鎮痛操作的全過程必須記錄于病歷/麻醉單中。
5.麻醉后復蘇管理措施到位,監測、記錄麻醉后病人的恢復狀態。
6.建立術后鎮痛管理的規范與程序,能有效地執行。
7.麻醉管理團隊用麻醉與鎮痛工作質量和安全管理規章、崗位職責、各類麻醉技術操作規程、質量指標來確保患者麻醉安全。
8.針對術中輸血適應癥,開展自體血回輸、提高成分輸血比例、節約用血;建立麻醉科與輸血科的有效溝通,輸血量與輸血種類科學合理,確保輸血安全。
三十、門診管理與持續改進
【評價要點】
1.門診布局合理,符合醫院感染控制要求,門診良好服務環境和就診的程序,以保障患者能夠獲得門診范圍內連貫的可及的服務。
2.依據工作量及需求,合理配置專業技術人員,落實普通門診、專科門診、專家門診職責,提高門診確診能力。
3. 制定門診質量管理制度與質量控制指標,定期對門診診療質量進行評估。
4.對每一位就診的門診患者均應寫好門診的診療紀錄,并書寫符合規范、質量控制要求。
5.制定突發事件預警機制和處理預案,提高快速反應能力。
6.嚴格執行傳染病預檢分診制度和報告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