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五、醫療儀器設備管理
【評價要點】
1.有適宜的醫療儀器設備管理保障組織、規章制度與人員崗位職責。
2.建立健全設備、設施論證、招標、采購、保養、維修、更新和應用分析制度。
3.按照《大型醫用設備配置與使用管理辦法》的規定,合理配置使用甲、乙類大型醫療設備。
4.有保障設備處于完好狀態的制度與規范,急救生命支持系統儀器設備保持待用狀態,建立全院應急調配機制。
五十六、醫院運行基本統計數據
項目 基本指標-A 類 基本指標-B 類
1.資源配置 1.1 實際開放床位/ ICU 床位 1.1 急診留觀床位/應急擴展床位
1.2 全院員工總數/衛生技術人數 1.2 護理單元數/ 護理人員數
1.3 臨床科室數/醫師數 1.3 醫技科室數/醫技人數
2.工作負荷 2.1 年門診人次/ 健康體檢人次 2.1 每床位日平均門診人次
2.2 年急診人次/ 留觀人次 2.2 開放床位/實際占用總床日
2.3 年住院病人入院/ 出院例數 2.3 出院 31 天內因相同或相關疾病
非計劃再住院例數
2.4 年住院手術例數 2.4 年門診手術例數
3.醫護負荷 3.1.年床位工作日/ 每名醫生 3.1 年均門診人次/每名醫生
3.2.年床位工作日/ 每名護士 3.2ICU 年床位工作日/ 每 ICU 護士
4.治療質量 4.1 手術冰凍/石蠟診斷符合例數 4.1 住院手術前、后診斷符合例數
4.2 住院患者死亡例數 4.2 住院手術后死亡例數
4.3 病房危重搶救例數/死亡例數 4.3 急診危重搶救例數/死亡例數
5.工作效率 5.1 住院病人醫院感染現患率 5.1“Ⅰ”類切口手術感染例數
5.2 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 5.2 平均每張床位工作日
5.3 床位使用率% 5.3 床位周轉次數
6.患者負擔 6.1 每門診人次費用(元) 6.1 每門診人次藥費(元)
6.2 每住院床日費用(元) 6.2 每住院床日藥費(元)
7.合理用藥 7.1 抗生素處方數/百張門診處方 7.1 注射劑處方數/每百張門診處方
7.2 藥費收入占醫療總收入比重 7.2 抗菌藥占西藥出庫總金額比重
8.資產運營 8.1 流動比率% 8.1 百元固定資產/ 醫療收入
8.2 速動比率% 8.2 百元業務收入/ 業務支出
9.安全管理 9.1.醫療不良事件報告數 9.1 患者對醫院的投訴/結案數
10.科研能力 10.1 近三年國內論文數 ISSN/ 論文被引用次數 10.1 近三年 SCI 與 MEDLINE 收錄論文數
第六部分 醫療質量評價指標
【概述】
醫療質量評價指標( Medical quality evaluation indicator, MQI)反應醫療質量在一定時間和條件下的基礎、結構、結果等的概念和數值。由指標名稱和指標數值組成。建立科學的醫療質量評價指標,是實施醫療機構科學評價的基礎;實施持續的醫療質量評價監測,則是實現醫療質量持續改進的重要手段。實踐證明,醫療質量持續改進的結果源于管理者對醫療質量改進的定義、測量、考核的要求與努力。
【評價指標】
五十七、醫療質量重點監測指標
1.醫院感染重點監測指標(呼吸機相關肺炎、靜脈導管致血行感染、留置導尿管致泌尿系感染、手術風險分級與切口感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