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道管理 指南對成人心臟驟停患者做了一個重要的推薦:應用CO2波形圖進行定量分析以確定和監測氣管插管的位置(證據級別Ⅰ級)。此外,CPR期間的氣道管理仍應用聲門上氣道設施作為氣管插管的替代。最后,為心臟驟停患者行氣管插管時,不再推薦對環狀軟骨進行常規施壓。
癥狀性心律失常的治療 當節律規整以及QRS波為單一形態時,腺苷被推薦用于診斷和治療穩定性的、形態一致的寬QRS波心動過速,新證據再次證實了腺苷的安全性和潛在的有效性。對癥狀性的或不穩定性的心動過緩,當阿托品無效時,推薦靜脈注射變時性藥物,這與體外起搏具有同等療效,可以作為體外起搏的替代方案。
改善預后的措施 強調給予高質量的CPR,盡量減少中斷,對VF/無脈性VT給予電除顫。盡管仍然推薦建立血管通路、應用藥物和放置高級導氣管,但必須不能導致胸外按壓的明顯中斷和電除顫延遲。此外,阿托品不再推薦常規用于治療無脈性電活動(PEA)/心搏停止。無論是應用機械參數還是生理參數,均被推薦用于實時監測和優化CPR質量。當使用CO2波形圖進行定量分析時,推薦應用PETCO2值監測CPR質量和識別自主循環是否恢復。指南認為,當心臟驟停患者自主循環恢復后,不能終止ACLS。
心臟驟停后的治療:集束化治療尤為重要
指南指出,將恢復自主循環的患者收入院后,給予系統性治療和多學科聯合治療尤為重要,能明顯改善神經功能完好者的存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