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泡蛋白沉積癥(PAP)主要于中年發病,可以是特發性的,也可以繼發于吸入性暴露,惡性血液病,或免疫缺陷等少見原因。目前的研究理論認為肺表面活性物質平衡與肺的免疫功能受損是PAP的主要發病機制。PAP的臨床癥狀是多樣的,從輕微的漸進性呼吸困難道呼吸衰竭。其與吸煙有很強的相關性。
PAP主要的CT影像特征是“鋪路石” 征(由彌漫性磨玻璃影及其內部的平滑增厚的小葉間隔組成),并常常伴有小葉狀或地圖樣正常區。鋪路石征的放射學鑒別診斷包括源性肺水腫,肺炎,肺出血,彌漫性肺泡損傷,癌性淋巴管炎。明確診斷需要行肺活檢或支氣管肺泡灌洗液檢查,可以看到肺泡內可溶于膽固醇的蛋白樣物質和嗜酸性小體的沉積。對癥治療包括全肺灌洗,以及其他的一些方法。新療法主要針對比較明確的免疫缺陷,并取得了一定的臨床成效。
肺泡蛋白沉積癥(pulmonary alveolar proteinosis,PAP)是一種病因不明的罕見疾病,病理特點是肺泡內充滿主要含磷脂和蛋白質的過碘酸雪夫(Periodic acid-Schiff,PAS)染色陽性顆粒狀物質。PAP的自然史不明,臨床病程變化多端,病變或保持穩定或自發緩解,或進展出現呼吸衰竭。容易并發肺部感染(有時為條件致病菌)是此病的一個重要特征。
臨床上可將PAP分為3類:先天性、繼發性和原發性。先天性PAP包括一組不同種類的疾病,是由于編碼表面活性蛋白B、C或作為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受體的8c鏈的基因突變所致致,嬰幼兒較多見。繼發性PAP的發生與導致呼吸功能損害或肺泡巨噬細胞數量減少等因素有關,包括;多種出血性惡性腫瘤、免疫抑制劑、接觸無機粉塵(如二氧化硅、鋁、鈦)或有毒氣體、某些慢性感染、卡氏肺囊蟲、骨髓及骨髓外增殖性疾病等。原發性PAP于1958年首例報道至今,仍是一種充滿神秘感的病變。
圖注:
A、 61歲的男性PAP患者,伴有白血病,最近出現乏力和咳嗽。胸片顯示肺門周圍對稱的磨玻璃樣影和網結節狀影。注意肋膈角區病變相對較輕。B、 17歲男性PAP患者,持續數年的輕度咳喘。胸片顯示雙側致密的實變影,肺尖和右肋膈角區病變相對較輕。
圖注:
C、36歲男性PAP患者,曾有鈹吸入性暴露史。胸片顯示肺門周圍對稱的實變影,肺尖及肋膈角區病變較輕。
闡述了病案分析的重要意義、思路和方法。各論分為四章,包括口腔內科學、口腔頜...[詳細]
管治療術是治療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有效手段,其技術理論、操作規范、材料器械、...[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