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顛覆潛規則,整體上必須先行解決職業生態問題
對于近些年來凸顯在醫院及醫患關系中的醫學職業潛規則,我們在問卷中設計了4個具體問題:職業潛規則主要表現形式、突出崗位主體、對職業精神最有害的潛規則、最難克服的潛規則。數據表明,以人們的關注度高低排序,目前我國醫院職業潛規則的主要表現形式是拿藥品回扣(60.8%)、拿醫療器械回扣(48.9%)、收受患者紅包(46.8%)、濫施檢查(44.3%)、過度自我保護(43.7%)——此結論與公眾日常感受相一致。
以反饋信息中確認人次量的多少排序,從總體上看,醫學職業潛規則突出表現在衛生行政官員、臨床醫生、醫院院長、科室主任身上。但不同群體的反饋信息數具有著微妙的差異,例如醫生群體將衛生行政官員排在首位,其次為院長和科室主任;而患方群體則將臨床醫生排在首位,其次是科室主任和院長;專家群體則將科室主任和臨床醫生并列排在首位,其次是院長和衛生行政官員。
關于對醫學職業精神最有害的潛規則和最難克服的職業潛規則,被選擇最多的是導致不良醫學職業生態的兩個關鍵要素,即“按經濟收入多少衡量醫院業績”(29.5%) 和“按創收指標完成情況發放津貼”(21%)。個人作為方面的“同類藥中哪些藥回扣多就多開”潛規則雖在同類因素中被首選,但人次量明顯較少。值得注意的是,各個群體這兩類因素的認知和選擇非常一致,這為必須主要從政策設計及醫院管理層面,而非醫務人員個人品德層面研究潛規則問題提供了極其重要的依據和思路,也為“若要顛覆潛規則,整體上就必須先行解決職業生態問題”的結論提供了有力的佐證。
醫學職業潛規則直接表現為醫務人員的行為和醫院的活動,但作為一種職業現象和社會問題,其產生尤其是流行的原因卻是極其復雜的,甚至是一個復雜的原因鏈條。如果以個人作為行為主體的話,那么,醫院院長經濟創收政績觀(36.6%)和醫生醫德水平明顯滑坡(31.5%)屬于職業主體之主觀方面的主要原因,其他三個“某些具體醫改舉措失誤”(56.2%)、醫院管理嚴重背離公益性(43.3%)和社會拜金主義不良影響(42.6%)則屬于職業生態之客觀方面的主要原因。統計數據的比較表明,認可職業主體之主觀原因與職業生態之客觀原因兩方面的平均人次量均超過31%,揭示出醫學職業潛規則的產生尤其是流行不單純取決于某一方面,而是由兩方面原因相互作用決定的,但職業生態諸要素的作用顯然均被看成是主要的。
我們在問卷中還專門設計了一個回顧潛規則流行時代背景的題目。結果,絕大多數人的反饋信息認定醫學職業潛規則流行始于20世紀90年代前后,顯示出它與社會潛規則流行的同步性;其他一些與潛規則動態變化有關的問題設計,例如潛規則的命運、有針對性地克服潛規則的手段等,也間接地幫助我們描畫出了職業潛規則的大致歷史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