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是上帝伸向這個世界唯一的手。”醫者之一生,乃為他人非為自己,不思安逸,不顧名利,唯舍己救人而已,對不治之病絕不可告知以不治。然而,做一個好醫生,除了要有高尚的品德,還必須要有刻苦學習的精神。選擇了醫生這個職業,就意味著活到老、學到老,意味著奮斗終身、奉獻終身。如何做到學用結合,學以致用,是我們每個人都要面對的課題。學醫不讀書,猶如出海不帶航海圖;而只從書本上學醫,等于根本沒有出海遨游。只有不斷地用新的知識、新的技能來充實擴展自己,你的知識結構才不會老化,你的操作技術才不會過時,你的臨床思維才不會僵化。
就目前國內醫院的運營模式來講,知識、技術、智力以及管理均是重要的競爭砝碼。在現代化醫院建設中,每家醫院都有其獨特的醫院文化,科研文化作為醫院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醫院建設和質量的標志,也是學科建設的重要依據,不斷延伸和充實著醫院文化的內涵。作為國內現存歷史最悠久的西醫醫院,我院見證了中國西醫的發展歷程。仁術濟世,詮釋著醫者對生命懷有至愛之心的高尚情操,蘊含著醫學對生命所肩負的神圣職責。要在未來進一步提高醫院的核心競爭力,必須將醫、教、研相結合,醫是應用知識,教是傳授知識,研是創造知識,三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聯動發展,不可偏廢。只有將三者有效結合,均衡發展,才能成為一個有“頭腦的醫院”.
臨床和科研就像一枚硬幣的兩面,渾身一體,不可分割。要做一個好醫生,其臨床與科研水平也許不一定能并駕齊驅,但絕不可以偏廢任何一方。醫學科研工作是很辛苦的工作,要做好一個臨床醫生,必須要具備膽識和勇氣,還要有目標和追求,不能只顧眼前利益。在科研與臨床工作中,我們亦要加強合作意識,要學會“借力”,要領悟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以疾病為紐帶的跨學科或多學科合作模式是現今和將來的發展方向,也是醫療質量與醫療安全的保證。只有強強聯合,資源共享,才能在明天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相關閱讀:
黃宇光:病人安全呼喚國家規范化住院醫師培訓
劉進:轉化醫學與麻醉學發展
羅愛倫:立鴻鵠之志,促麻醉學科全面發展
CAA2104 麻醉醫師隊伍亟需培養
馬武華:如何應對困難拔管帶來的挑戰
米衛東:依法治院、依法管理、依法行醫
聞大翔:做懂科研的臨床醫生
姚尚龍:歲月崢嶸,再創輝煌
姚尚龍:自律與他律是醫師必須恪守的兩條底線
于布為:中國麻醉學科的成績與隱憂
俞衛鋒:從自身出發、從醫院出發融洽醫患關系
俞衛鋒:繼往開來-開創麻醉新篇章
張馬忠:保護性肺通氣策略在兒童應用的思考
最新!醫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萬增加到2023年的19....[詳細]
連續工作滿15年或累計工作滿25年且仍在崗的鄉鎮衛生院專業技術人員,在滿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