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的住院醫,讀研畢業后找不到工作了!醫生學歷提升是為了啥?
2024-01-31 08:00
閱讀:6517
來源:見文末
作者:愛愛醫小編
責任編輯:愛愛醫小編
[導讀]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案例,給大家提個醒!
最近看到一同行發的帖子,感觸很深,作為醫生學歷提升的目的是什么?一定要弄清,而不是為了提升學歷而提升學歷。帖子大概內容小編整理如下:一臨床專業的醫生,2014年—2020年在一專業三甲醫院干醫技,當時收入一萬多,一年還有1個月的休假,一天只上半天班,相對來說比較輕松。當時,該醫生的兩個朋友要考執業醫,也想考研。醫生知道后,也跟風去考了。幸運的是醫生考上了,而不幸的是他的導師技術很強,但就不是不愿意教學生,被放養3年后,35歲的醫生研究生畢業。35歲研究生畢業,想在當地找工作沒那么容易。屢屢受挫后,醫生想要干回臨床老本行,奈何主任把招聘條件報上去了,都是醫學影像學的。這下,找工作不順利,醫生很崩潰,于是在一個正在創三甲的醫院先工作著,工資沒有以前高,還特別累。無數次動了想要回以前醫院繼續搞醫技的念頭,但都回不去,因為要回去必須是雙證博士或者高級職稱。而醫生35歲才是住院醫,前路漫漫。找工作屢屢受挫,新工作又不滿意。醫生很后悔,自己當初為什么不在職讀研,而是要選擇離開?看到醫生的吐槽,來自河南的一分泌內科醫生表示感觸很深。他研究生畢業回到家鄉醫院工作滿一年了,可工作非常低,輪流半年只有2000的基本工資,等到定崗后,卻發現定崗的科室病人很少,績效也低得可憐,一直想要辭職離開,但又不甘心自己這么多年的付出。其次,轉到其它行業也需要從頭開始,學習很多東西,目前大環境普遍都不好,出去了是什么樣,誰都不知道。目前只能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技術,核心競爭力上來了,不愁沒有病人。雖然是這么想的,但也很容易內耗,畢竟每次和朋友聊天,他們都是一兩萬的工資,而自己還在溫飽線掙扎,明明很努力,可還是活得不如意。而另外一名來自安徽的神經內科醫生也有相似的處境,他表示:目前33歲大齡無房無車,學碩畢業后規培了3年,找工作連續受挫,后面陰差陽錯進了三甲中醫院的編制,但沒學過中醫,一竅不通,一切都是重頭開始,工作很忙也很累,收入不高,看不到出路,有些時候覺得這個研究生還不如不讀。看到各位同行的吐槽,很多人都表示感同身受。在這里,小編也想說說自己的看法。首先關于學歷提升,我們需要清晰地知道自己學歷提升是為了什么?換工作漲薪,還是單純的就想提升學歷?在作出決定,設計自己的職業規劃時,一定要看清楚未來的發展趨勢。而不是頭腦發熱,跟風去做。作為一名醫學生或是醫生,是非常容易陷入學習有效的思維中的,因為大環境就是這樣,身邊的人也是拼命卷,但每個人都適合這樣的路嗎?現在的大環境下就業只會越來越卷,像文章開頭的醫生這種早期占坑遠遠優于后期求職的情況不在少數,若是現在找不到心儀的工作,等三年以后拿到更高學位以后,可能也是同樣的結果。我們做出選擇時,應該結合自己的性格特點和成長背景,來找到合適自己的發展方向。若是有足夠的經濟實力的作為支撐的,那去提升學歷,沒毛病,畢竟沒有后顧之憂,以后即便不在這一行發展,也不會對生活造成多大的影響。若是經濟實力稍弱的,建議還是先就業再擇業,因為養活自己才是關鍵。再者,放松心態。雖然前文中的醫生因為盲目考研失去了一個好的位置,但努力了三年,學業更進一步了,有得有失,不能一直在迷茫和不得志中郁郁寡歡。過去的位置回不去,那就把眼界放寬點,醫院那么多,只要自身實力夠強,總能尋找到好的去處。總之就一句話,不要內耗自己,認識自己,接納自己,提升自己,實力是一切選擇的硬指標!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