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性病艾滋病防止協會等日前主辦的中國紅絲帶北京論壇2013年研討會上,幾位醫生講述了他們在醫療過程中遭遇職業暴露的經歷--
預防職業暴露難在哪里
八成多醫護人員缺培訓
來自一家大型三甲醫院的王醫生在做一例腎臟腫瘤切除手術時,伸進患者腹腔的手突然被鋒利的手術刀扎了一下,傷口非常深,當他把手抽出來的時候,手指上沾滿了血。患者感染乙肝和丙肝,這個術前大家都知道。當時,身邊一位護士告訴他,要趕緊壓住手指,別讓它流血,而另一位年長的醫生說,要趕緊下臺沖洗。但是并沒有人告訴他遇到這種情況具體應該怎么做。
“感染科告訴我這是職業暴露。”王醫生說,在此之前,他已經是醫學博士,在臨床一線工作了多年,但是從來沒有接受過任何關于職業防護的培訓。“這可能是我國絕大多數醫院的現狀。”他說。
王醫生的感受得到了國際勞工組織相關調查的印證。該組織自2010年以來與中國勞動科學研究所、中國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中心等機構聯合開展的調查顯示,在過去的一年里,77%的醫護人員被**傷過,45%的被血液濺到過。盡管職業暴露的風險很高,但是醫護人員很少采取職業防護措施。調查顯示,85%以上的醫務人員從來沒有接受過職業防護培訓;超過75%的醫護人員不知道什么是標準預防;在被銳器刺傷后,只有46.7%的醫護人員能夠正確處理傷口。
“中國的很多醫療工作者從沒接受過任何職業安全的培訓。現在急需建立一個比較有效的、預防性的職業安全和健康系統。”國際勞工組織駐中國代表霍百安說。
缺少防護有很多現實原因
2013年,一項對國內4家大型綜合醫院的相關調查顯示,在可能暴露于患者血液和體液的情況下,只有30%的醫務人員每次都能堅持佩戴眼罩,15%的人從來不戴眼罩;只有28.7%的醫務人員每次都穿防護服,15%的人從來都**。
調查中,不少醫護人員談到了自己的困惑:
“有時候情況比較緊急,就沒有時間戴手套、穿防護衣、戴口罩了。”
“戴護目鏡不是強制性的,這得根據個人習慣,如果不習慣的話,可能會影響到手術。”
“防護設備沒那么多,護目鏡和面罩只有主刀和第一助手有。”
“一個普通注射器2.5元,而防**傷的注射器要好幾元。現在注射器的費用包含在注射費用里,如果用那種好的,醫院就要賠錢。”
“醫院要成本核算,領的東西太多的話,科室消耗就扣得多,我們的獎金就少了。”
前述有過職業暴露經歷的王醫生也說:“我想防護,但是沒有設備,而且比我資歷深的醫生不用,我怎么敢說用?這個費用誰來出?”
真正難的是轉變觀念
國際勞工組織項目官員武汝廉介紹,國際醫務界對于感染控制觀念也經歷了一個演進的過程,舊有的觀念是感染控制基于診斷的預防原則,當病人或環境已確信被感染時,才采取預防措施。而新的理念是感染控制基于標準預防的原則,針對為患者實施診斷、治療、護理等操作的全過程。不論患者是否確診或可疑感染,都要采取標準預防。
標準預防包括醫院制定相關政策,醫護人員重視手衛生、呼吸道衛生和咳嗽禮儀,診療過程使用手套、面罩、護目鏡、隔離衣等防護用品。這一概念最早由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在1995年提出,1996年在全美實施。
標準預防非常簡單,但是又非常難落實。中國勞動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哈曉斯說,醫務人員的職業安全和標準預防存在多種矛盾,包括個人防護需求與技能欠缺的矛盾,醫院防護開支與成本核算的矛盾,醫護人員待遇較低和超強工作負荷帶來職業暴露增高的矛盾。這些矛盾背后存在制度性的障礙,并非一朝一夕能解決。
在此次會議上,有專家建議,醫院和**應該逐步增加對醫護人員標準預防的投入,提高防護的依從性;通過更多的培訓來加強醫務人員自身的防護意識,要明確這些培訓應該由誰牽頭、誰負責,同時推動醫學院校將職業安全防護作為選修、必修的課程。
“采取措施并不難,真正難的是改變**、醫院、醫護人員的觀念。”國際勞工組織亞太區官員理查德說。
相關閱讀:
別讓職業暴露誤傷醫生!
關于醫生職業暴露:病人不該隱瞞病情
中國醫生何時才能告別職業暴露?
預防職業暴露難點
武漢今年發生23起艾滋病職業暴露事件 護士占5成
職業暴露的處理手法
醫護人員職業暴露可認定工傷
醫務人員職業暴露調查分析及防護對策
職業暴露染艾納職業病目錄 醫務人員需心理減壓
立法防護職業暴露需多方推動
最新!醫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萬增加到2023年的19....[詳細]
連續工作滿15年或累計工作滿25年且仍在崗的鄉鎮衛生院專業技術人員,在滿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