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議!一醫生曬工資條,收入74.6元....
2024-05-28 08:24
閱讀:11432
來源:見文末
作者:醫**漫
責任編輯:醫路漫漫
[導讀] 有些醫生扣除“五險一金”后,到賬工作僅僅只有六七百元?
26歲的昆明市一家醫院的規培醫生小廖,近日曬出了自己剛發到卡上的薪資待遇。他的薪資分三部分組成:國家補助、醫院住宿補貼、科室績效。曝出的工資單顯示,扣除五險一金后,他2月份的薪資到賬收入僅僅74.6元。因為,別說規培醫生,即便我身邊許多多年的編外醫生,今年也大幅度降薪。有些醫生扣除“五險一金”后,到賬工作僅僅只有六七百元。河南發改委4月份發過一份通知,要求省直事業單位要精簡60.7%,事業編制要精簡46.9%,廳級領導精簡9.3%,處級領導精簡25.5%,市縣事業機構精簡44.3%,事業編制精簡23%時,當時我就說過,醫院“勒緊褲腰帶”的日子,已經如步雨后的蓮,緩緩到來。
大環境方面,經濟的發展進入了通縮的階段,大家獲得滿意的工作越來越難。即便名校畢業的研究生,剛踏入社會,暫時送外賣,也已經成為不是新聞的新聞了。有一些熱搜,說什么醫生辭職創業,擺燒烤攤,月入大幾千甚至大幾萬。細心的朋友,或許會記的,過去幾年。小編也評論過醫護人員辭職開店,賣包子,炸油條,燒烤串,賣剁椒魚頭,甚至帝王蟹……但,那是什么時候?經濟野蠻發展,各地土地財政瘋狂灌水,經濟發展大張大合的時候。在多數人都難以找到滿意工作的情況下,工資待遇不高的情況下,有多少人,敢于多消費?除了日常生活必需品,基本上很少對其他方面進行任性的消費了。這就必然導致在其他方面創業機會的下降。當一個醫學畢業生走向市場接受挑選的時候,其實他剩下的選擇是不多的,只能送外賣,或做自媒體。但現在做自媒體,不僅收益在急劇的下滑,也極其的內卷和惡性競爭。過去你引用一點人家的新聞內容,可能別人不在乎什么。因為不缺流量和變現。但現在你哪怕就引用了人家一個爆料或者觀點,都有可能被投訴抄襲或洗稿。我們護士節那天的稿子,在被@燒傷超人阿寶轉載,閱讀量快接近10萬+之后,就被人投訴說抄襲了。這就是自媒體的現狀,愈加艱難,便是愈加的內卷。困頓迷茫之下,人心暴戾。老朋友都知道,我們多少文章被人洗稿剽竊,我有投訴和不悅么?因為,沒有人,是一座孤島。雪崩時,沒有一片雪花,可以勇闖天涯。斯情斯景之下,原來的一切容易,都只能是,可待成追憶。這個時候,一份工作的穩定性,大于收入的高度性。我家是農村的。要知道,農村戶口每個人所擁有的幾分田地,一年忙死忙活,也收不到千兒八百的。醫生雖然辛苦,但目前尚為穩定,相比沒有收入而言,對于大多數底層家庭走出來的規培醫生還是編外醫生來說,比工作勞累更加可怕。在2013年之前,醫學生畢業后通常直接進入醫療機構工作,但部分畢業生難以快速適應臨床工作。基于這種情況,2013年,我國啟動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工作,無論是本科、碩士還是博士,通常都需要完成3年的規培之后,才能正式進入臨床工作。應該肯定,也應該看到,10年來,規培制度為醫療系統輸送了大量優秀醫學人才。規培基地通常是實力雄厚且醫教能力較強的大醫院,帶教的資質、規培的時間和內容等,都有嚴格規定,醫學生規培畢業進入臨床后,大多都能夠獨當一面。尤其是麻醉、兒科、重癥等緊缺醫師數量和占比均增長較快,基層醫學人才的素質普遍提升,規培制度可以說功不可沒。不錯,相比醫院正式在編醫生。規培醫生工作強度大、待遇差等問題,也一直飽受詬病。說實話啊,規培醫生,就是學徒。學徒需要干更多活,這在任何行業都是如此,醫療行業也概莫能外。但還是說實話啊。有些醫院,我說的是有些醫院啊,的確有些過份。帶教老師將大部分臨床基礎工作扔給規培生,甚至把規培生當作“廉價勞動力”來使用,這就讓還未經過臨床鐵錘錘打的規培生,不堪重負。今年3月14號晚上,南寧市某醫院麻醉規培三年級的研究生,被舍友發現在廁所自殺。據傳,抹了自己脖子三刀,被發現經過搶救后,宣告死亡。而在此之前,已有湖南省某醫院25歲女研究生于值班室廁所割喉自殺。只要再堅持三個月她就能畢業了,但卻用了這樣一種極端的方式在自己25歲時按下了終止鍵。這兩件事當時均在網上發酵,眾多醫學生、規培生、醫護們都在為其惋惜悲痛、感同身受。據了解,女研究生死后經法醫鑒定其身體左頸部有切口,而且身旁有手術刀。她的一段遺言被曝出,言語間滿是疲憊、控訴和絕望:“我真的好累,想回去休息了。我以為熬過這幾天就好了,可是這就是個死循環。一句這個月科室缺人,所以我就活該要一個人做兩個人甚至三個人的事情嗎?即使是在猝死的邊緣,只要不死,就得像牛馬一樣干活。機器也需要定期檢修的啊。我真的堅持不下去了,明明昨天就已經請了假,明明心臟已經快要跳出來了,明明咳嗽咳得胸痛,明明胸悶得內衣都不敢穿,可是還是有做不完的事情要做不能回去休息......
世上本就沒有公平,怪我自己是不合格的牛馬,熬不下去了.......再也不見了,這個世界.......”但凡容易落地的政策,都不需要喊口號,自然就落地了。需要喊口號的,一定是在利益格局上,被卡住了,存在某種程度的激勵不相容。利益的最大獲得者,往往都會利用各種手段,來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得到之后,就會重新制定規則,讓大家去遵守,以保證自己既有的利益不再受損。有個網絡段子,是說記者采訪補考三次才拿到駕照的人,問他此時此刻內心有什么想法?問題是醫療行業未來必然更加內卷。醫生規培制度的走向,大家綜合去想想,就會明白。醫院這個時候這種情況下,更需要獨當一面富有激情的年輕醫生積極努力的為醫院做出奉獻。但是,你看,很多年輕醫生卻把規培視為一種壓榨的行為,消極的應對。不僅僅是規培的時候,許多人規培結束,正式走上工作的醫院崗位,也依然我行我素的少干活或直接躺平,一副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方式,應對醫院的管理。包括一部分已經被醫院培養多年,業務嫻熟的年輕醫生群體,一旦外面有任何跳出自己當下醫療機構的機會,他們都會毫不猶豫的進行跳槽。所以,你看,很多人以為目前的規培形式會一直延續下去,但其實并不一定。規培看似非常的穩定,但其實已經很脆弱。就像愛情婚姻以及生育態度一樣,年輕人一旦采取較為消極的態度,一個躺平的狀態,招十個年輕醫生,真實的勞動力還不如一個老醫生。在年輕醫生的意識不斷的惡化的時候,這些人力梯隊的補充,就如同一把雙刃劍,在給醫院帶來新鮮血液的同時,也傷害到醫院的利益。他們的消極態度,會像病毒一樣,感染著其他人。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