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健委:取消或縮減醫務人員編制!這次來真的?
2024-04-26 08:19
閱讀:2928
來源:見文末
作者:醫**漫
責任編輯:醫路漫漫
[導讀] 不論未來是否取消編制,對于醫生來說,加強自己的臨床技能,不斷提高自己的職稱,才是首要任務。
不論未來是否取消編制,對于醫生來說,加強自己的臨床技能,不斷提高自己的職稱,才是首要任務。此前,黑龍江衛健委發布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公告,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編制內工作人員143名。此后,黑龍江衛健委又發布了該考試招聘取消、縮減部分崗位招聘計劃公告。從相關表格來看,取消了15個崗位,比如黑龍江省神經精神病醫院的急診科醫師、介入科醫師等,黑龍省傳染病防治院臨床外科醫生、放療科醫生。此外,四川、江蘇、湖南等多地也相繼減少編制名額。難道“減編”這次真的要來了嗎?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變革,政策也在不斷調整和改變,而事業編制的取消正是這樣的一項政策調整。對于事業編制工作者來說,這無疑是一件令人不安的消息,但是對于社會和國家來說,這可能是一項重大的變革。之前,網上流傳著一張圖片:將被取消的42種編制。而這其中,醫生、科研人員均涵蓋在內。201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中對于編制問題指出,使用事業編制且只減不增。至此,我國就拉開了事業單位改革的大幕。2016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相繼印發的文件中均指出,應落實醫療衛生機構用人自主權,進行編制管理方式改革的探索,逐步實行備案制,以聘用制等方式形成能進能出的靈活用人機制。關于醫生編制話題的討論從未停歇。在近日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海南省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中提出:“推進公立醫院去行政化改革,取消公立醫院的行政級別,逐步推行院長職業化和聘任制,實行全員聘用管理。”正因如此,海南去行政化的文件引發了眾多醫生的焦慮,擔心自己也要面臨“失業危機”。然而實際上,醫生并非“青春飯”工種,經驗與技術呈絕對正相關。且行業壁壘較高,不可能出現外來競爭者。此外,醫生的培養對于學校和醫院的依賴性較強,再加上清晰的職稱晉升制度,很難出現彎道超車的情況。「編制的本質是資金來源問題」,山東省泰安市立醫院院長楊長青如是描述。編制是財政資金中給人的部分,強化編制,就是要強化醫療機構中醫務人員資金從財政獲得的保障性和力度。楊長青認為,加強公立醫院的財政保障,也許是真正的調整方向。在這方面以往存在的爭議在于,從財政的角度,醫院通過服務患者,來獲得醫保資金的支付,應該是醫院資金來源的主渠道。然而在實際情況里,醫院獲取資金的主渠道卻是通過患者。「自負盈虧」的經營模式,一方面讓醫院看起來像是企業;但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以及疫情防控工作時,醫院又變回了「重要且稀缺的公共產品。」但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難以供養大量的編制人員(包括行政人員和事業編人員)的情況下,縮減人員數量成為改革中的關鍵所在。因此,在未來,針對事業單位的編制問題,一方面會逐漸加強監管(加人加權),另一方面會精兵簡政(減人減權),在總數下降的情況下,向事業單位收回編制名額,減輕政府負擔,是不二之選。該政府的歸政府,該社會的歸社會,少部分事業單位會回到政府機構內(如因疫情期間增權的疾控中心),大部分則會逐步丟向市場(如醫院、學校、血透中心等)和大多數科室在盡量縮減編制名額不同,由于急診、兒科近年來報考以及愿意從事此類專業的醫學生越來越少,衛生部門在分配編制名額時一般會向這兩個科室傾斜。比如 A 市今年只有 20 個醫療崗位編制名額,為了吸引醫學生從事急診和兒科專業,則可能會將這 20 個名額中的一半分給這兩個科室。而剩下的一半則由其他諸多科室予以「爭搶」。通過分配編制名額的問題實現醫學生從業方向的分流,更好的保證急診和兒科因欠缺人手而導致的公立醫療機構難以正常運行的現象。這其實也是將編制用于加強重點領域和重要工作。疫情可能打亂了原本要逐漸縮減公立醫院事業編制名額的時間安排,但對于事業編制的改革一直都在。打破鐵飯碗似乎不再只是紙上談談,而且隨著老齡化的加劇,養老、醫療等開支越來越多,縮減編制人員,減輕政府負擔則成了節流里的重要改革措施之一。來 源 | 綜合自中國政府網、黑龍江省衛生健康委員會、海南省人民政府等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