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理原則和冒險精神有什么關系?在醫患緊張的時代,醫生為了免除醫療**,紛紛采取保守的態度。從心理到行為都非常保守,盡量按照最嚴格、最僵化的規范,采取最低限、最消極的診療措施,絕不輕易越“雷池”半步。
然而一名企業高管從國外出差歸來,抵達廣州機場后昏迷不醒,命懸一線。緊急送往廣東省人民醫院后,經檢查患者患有嚴重的糖尿病。危急關頭,醫生不惜冒險超常規使用大劑量輸液和胰島素,終于把患者從死亡邊緣搶救回來。
廣東省人民醫院為搶救這名嚴重糖尿病患者,超常規使用大劑量輸液和胰島素,表現出了敢于處置、勇于擔責的“冒險精神”。醫生們深知,如果不采取超常規手段,那就只能眼睜睜看著患者死去,這種情況下,醫生仍然能夠以“盡力了”為由,輕易推卸自己的責任;如果采取了超常規手段,患者既有獲救的希望,也有導致死亡的風險,而且用藥量和處置力度越大,患者獲救的希望和導致死亡的風險也都越大。
對患者而言,在“必死無疑”和“有希望獲救”之間,他們自然愿意選擇后者。但對醫生而言,患者“必死無疑”意味著他們可以消極無為且無需擔責,患者“有希望獲救”則意味著他們必須積極作為,且需要冒很大的風險,如果無視患者的生命,完全站在自利自保的角度,醫生當然愿意選擇前者。廣東省人民醫院果斷采取超常規措施,說明醫生們首先考慮的不是如何規避自己的風險,減輕自己的責任,而是寧愿冒很大的風險,包括如果救治失敗被患者家屬告上法庭的風險,也要盡最大努力搶救患者的生命。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亞藥理學會和英國藥理學會主辦的澳-英聯合藥理...[詳細]
2月28日,GW制藥宣布美國FDA授予該公司用于治療兒童Lennox-Ga...[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