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次事件中,沒有人是看客,我們都在社會的公交車上。而雪崩之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也沒有一片雪花能幸免。
一個油膩大叔,帶著一個16歲的女友到醫院打胎。
醫生看女孩子只有16歲,就猶豫,正準備解釋,結果大叔不耐煩的用手指邊敲桌子邊指著醫生說:“就問能不能做?能不能做!”
圖源:醫事觀察
醫生實在氣不過,沖他吼道:“16歲女生懷孕,在中國也是犯法,你三四十歲年這個不懂么?就算要流產,也要她爸媽過來才行。你要是解決的問題給我閉嘴,我沒欠你的,給我放尊重點,我也不是好惹的,”
男的氣勢洶洶說:“你們這些醫生真是無醫德,只會打罵病人,恐嚇病人,我們是你們的上帝,問你一下你,不行么,我只想解決問題,連起碼的尊重都沒有,我要投訴你”。
醫生氣不過回到:“門診投訴在一樓?!?/span>
男子怒目圓睜的走了。
不一會,投訴辦讓醫生過去,問了具體情況,讓道歉并罰款500元。
原因是,態度不好。
但是,醫生心里委屈,要知道,那男子帶著刀子了啊!
一天后,投訴辦,又讓醫生過去,嚇他一跳,以為又要罰款五百。
去了才知道,那男的在他道歉罰款后,要醫院賠償做B超的錢,在投訴辦大吵大鬧。結果激怒了保衛科,準備報警。
那男的見此,就用刀劃傷了他手臂,帶著女孩子遛了。
一個帶刀到醫院的人,因為醫生堅持原則而惡意投訴,醫院投訴辦居然不問青紅皂白,不管三七二十一,不論對錯是非,將板子狠狠打向醫生,真是豈有此理!
依規處理每一起投訴當然沒有問題,該糾正個別醫護人員的錯誤應該糾正,但該保護的醫護人員職業操守也必須保護,不能讓投訴成為沖擊醫者職業底線和公正處理的決定性壓力,更不能只要一投訴就是醫務人員的錯,就不問青紅皂白的先讓他們滾個釘板再說!
毫無疑問,這種“有訴必罰”的處理方式,必然會造成“諱盜誣良”的情況,無疑助長了患方的威風和濫訴甚至誣訴的心理。
不客氣的說,一些針對醫護人員的無理投訴,很多時候其實就是無理取鬧,根本就不是什么維權,而是骨子里對醫護執業權利和職業尊嚴的極度踐踏和蔑視。
而只要能息事寧人,就無底線的選擇犧牲醫護權益;只管患方投訴,不管是對是錯,有理無理,都杖責醫護人員,平息患方了事,這種簡單粗暴的處理方法,雖然讓患方滿意,卻讓醫護的尊嚴蕩然無存。菊花殘,滿地傷。
人性最大的丑惡,就是在好人身上挑毛病,在惡人身上找優點。
投訴是每個人的權利,也是每個人的自由,所以,投不投訴不重要,重要的是什么?
重要的是評判投訴是否成立的人,這才是關鍵!
問題不在于瞎投訴,而是對于投訴的審核和處理機制。
醫生也是勞動者,理應受到法律保護。但遺憾的是,在文首這家醫院處理此次事件過程中,我們沒有看到醫患之間的平等。
如果我們在處理對醫關系上,一味的不問客觀只講主觀,不講理性只講感性,這樣的道德綁架,實質上只是患方單邊利益的最大化,造成對醫者的傷害,遲遲早早最終要報應到患者的身上。
在這次事件中,沒有人是看客,我們都在社會的公交車上。而雪崩之時,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也沒有一片雪花能幸免。
還是那句話:好的規則會助長壞人做好事,不好的規則會促使好人做壞事。評價醫療的行業標準,一定要具有可重復性,絕不能以某個人的喜好所左右,不能讓救死扶傷成為“包滿意”。
為什么徐州市兒童醫院的投訴率很少?
因為他們醫院醫患辦,有一個醫生出身的郝主任。對于每一起投訴,將對錯放兩旁,理字擺中間,而不是誰投訴誰有理。
如果醫院投訴辦將公正公平的原則放在一邊,罔顧一線醫護人員正當權益和職業尊嚴,強迫他們向潑皮無賴下跪屈服,逼迫他們向患方委無底線讓步。那么,這種太隨意的投訴,這種無責也要自罰三杯的處理,不僅讓醫護人員安全感盡失,還造成無理也不饒人的混賬投訴,越來越多。
我實在是想不通,保護醫生的法律法規,頒布的越來越多,為什么最后醫生卻完全淪為了一個,誰都可以揉捏欺負一下的弱勢群體?
一次次的荒唐無理的投訴,一次次的稀釋著醫生的熱血,也稀釋他們體內的鈣和勇氣。當年胸中萬丈噴張的抱負理想,到最后,被稀釋的只剩下畏縮權衡和杯中的枸杞沖泡著的茍且。
一個好的投訴處理結果,能把人心引向天堂;一個壞的處理結果,也能將醫護推入地獄。如果有理向無理讓步,對向錯彎腰,好人向壞人低頭,那才是醫患關系災難的開始。
來 源 | 老葉說醫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愛愛醫已獲授權轉載此文
最新!醫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萬增加到2023年的19....[詳細]
連續工作滿15年或累計工作滿25年且仍在崗的鄉鎮衛生院專業技術人員,在滿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