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自北京
犧牲的試藥者
王麗英死了。在服用試驗藥物36天后,這個被醫學上稱為“受試者”的女人死了。
除了悲傷的親屬外,55歲的王麗英留下的還有一場與全球第一大藥企——美國輝瑞公司之間曠日持久的官司。
在被官司折磨了四年后,王麗英的丈夫史德勇終于拿到了試藥的主辦者輝瑞公司的30萬元賠償。
至今,史德勇仍記得一年前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的終審判決。
法院認定,“試驗藥物與王麗英服藥后短期內死亡之間存在主要因果關系,縮短了患者的生存期限”。盡管時至今日,輝瑞公司仍舊堅持“無法得出試驗藥物造成病人死亡的結論”。
根據輝瑞公司上傳至世界臨床藥物試驗最權威網站之一的clinicaltrials.gov網站的信息顯示,在全球共78人參與的藥物臨床試驗中,死亡人數為8人,共發生不良事件11起。
王麗英正是這8人之一。
30萬元,這是王麗英用生命換來的賠償,但在臨床試藥全球化的背景下,這是近年來,中國試藥者通過法律途徑,獲得賠償的為數不多的案例之一。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2010年的統計顯示,2000年到2008年,共有5.8萬多例臨床試驗在美國以外的173個國家進行。
而作為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和全球第三大藥品消費市場,中國正成為全球新藥試驗的理想之地。長期關注受試者保護的學者告訴記者,中國每年審批允許臨床研究的新藥達數百個(2009年獲批新藥773個),每例新藥最低受試人數合計約500人左右,據此推算,這個數字是每年數十萬人。
與龐大試藥群體相對應的是,近年來因試藥引發的醫療糾紛頻頻見諸報端。
多次參加衛計委立法起草工作的專家卓小勤稱,近日他已經接受委托,準備起訴一家跨國制藥企業在北京某三甲醫院進行抗癌藥物試驗,造成受試者死亡的案件,而試驗藥品早已因不合格被全球召回。
生死線上的選擇
2006年3月31日,時年54歲的王麗英在北京腫瘤醫院被確診為胃癌晚期。2007年3月當她再次入院時,一線治療已經宣告失敗,惡性腫瘤全面轉移。
“當時我就想著,用盡一切辦法都要治好她。”王麗英的丈夫史德勇說。一項輝瑞公司主辦的名為su011248藥物試驗向瀕臨死亡線的王麗英伸出了橄欖枝。
“除了各方面條件符合,最重要的是所有常規治療手段對患者已經失敗了。”北京腫瘤醫院副院長、消化腫瘤內科主任沈琳對記者說,而試用新藥對病情可能有益,也可能無益。
輝瑞公司此次試驗的對象即為常規治療失敗的終末期患者——若參加試藥,即可免費并提前在中國使用藥物。這種代號為su011248的藥物在治療某些腫瘤方面已被證實有不錯的療效,但在胃癌治療方面還需臨床試驗。
“不會吃死人吧?”史德勇記得自己曾這樣半開玩笑地問過醫生。這也是幾乎所有受試者問得最多的問題。
最終,王麗英夫婦還是決定研究這份長達41頁的知情同意書。史德勇注意到,合同規定受試者有中途退出的權利。如果出現不良反應和身體損害,會得到治療和相應補償,但沒有規定補償細則。
兩天中,夫婦二人研究最多的還是藥物不良反應。其中,常見的包括惡心、嘔吐、腹瀉、乏力等。“危及生命的血小板下降”屬于罕見,幾率小于1%。日后的司法鑒定指出,引發王麗英死亡原因之一正是“難以控制的血小板下降”。
“機會難得。”史德勇回憶說,出于經濟上的考慮和對醫生的信任,最終王麗英決定參與試藥。
2007年3月30日,王麗英開始服用那些橘黃色的膠囊。最初的反應是惡心,全身沒力氣。等到第12天晚上,王麗英突然開始流鼻血,4月16日她再次入住北京腫瘤醫院。
北京腫瘤醫院日后呈交法院的病程記錄顯示,患者服藥14天后出現Ⅳ度骨髓抑制伴有出血傾向,為藥物所致嚴重不良反應,按規定向輝瑞公司和本院倫理委員會上報。
此后患者持續出現心功能不全、肝損害、腎衰竭等癥狀,輸注血小板上升不明顯。司法鑒定顯示,4月30日,北京阜外醫院心內科會診,考慮患者心功能不全和心肌損害為藥物su011248的不良反應。5月3日,患者出現腦出血,致呼吸循環衰竭,家屬決定放棄有創搶救。
一天后,受試者王麗英被宣布死亡。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亞藥理學會和英國藥理學會主辦的澳-英聯合藥理...[詳細]
2月28日,GW制藥宣布美國FDA授予該公司用于治療兒童Lennox-Ga...[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