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網友表示:不可思議!
從沒想過,有一天餐補也能成為大家關注和爭論的話題。
最近,一醫生在社交平臺發了一則吐槽,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小編將帖子做了整理,大概內容如下:醫生所在的醫院每個月給員工400元的餐補,這個補貼只能充進大家的飯卡,在醫院食堂吃飯用。因為吃不慣食堂的飯菜,大部分醫護只是值班時偶爾在醫院吃一次,導致大家飯卡的余額越來越多,無法折現。
后來為了促進醫護消費,食堂弄了很多飲料、奶之類的商品,讓醫護人員用飯卡去買。
對此,醫生表示原本的職工食堂變成了小超市。發飯補的初衷是好的,但也給醫護造成了一定的困擾,為什么不能直接發成現金,讓大家都有更多的選擇?
單純的一則吐槽,相信大家私底下都會發發牢騷,這原本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卻沒想到會有超過數十萬醫護瀏覽,點贊和評論雙雙上千。
對此,有醫生表示:這所謂的餐補是誤餐費,因為醫院頻繁加班,醫護人員經常會錯過就餐時間。以前是由科室登記上報,單位進行補貼,但手續特別繁瑣,有條件的醫院就直接統一餐補了。
至于為什么不能給現金?醫院屬于事業單位,工資總額是卡死的,若是給現金就得進入工資總額,繳納個稅,這相當于沒有餐補。
其實每個月400已經算是很不錯的醫院了,有些醫院雖然有餐補,但每個月就兩三百,相當于十餐飯,對于繁忙的醫院來說,每個月加班誤餐絕對不止十次。
最重要的一點是,難道領導不想發現金嗎?那是有文件明文規定要發飯卡的,如果發現金那就是違規,到時候上級查沒有飯補時,這鍋誰來背?
也有醫生表示:好羨慕你們這還能積累,我們之前是每個月300,只能在中餐使用,每次的使用額度是10元,超出就自己補,當月沒用完的到月底清零,不準累積,沒有零食飲料的選項,只能吃飯。以前還抱怨,現在都不用吐槽,醫院直接一勞永逸解決了我們的煩惱,啥補貼都沒了。
對于醫生們的評論和吐槽,有很多網友不能理解,醫院屬于事業單位,福利不是很好嗎?這一個小小的餐補也能引發爭議?
對此,有醫生直言,知足吧,以前我們單位也是這樣,后來審計來了查說違規,以后直接補給食堂,醫護人員吃飯刷2元,可以吃十幾塊的標準,不吃就什么都沒有。
也有醫生表示,原本醫院一個月給150元的餐補,后面說違規了,餐補沒有了不說,還要退回前五年得到的。
對此,大家表示無法理解為什么醫院給飯補就違規了?
2022年8月份,國家審計署曾發布文件,明確規定:津貼和補貼是基本工資以外的,為了補償職工特殊或額外勞動消耗和因其它特殊原因支付給員工的費用。
津貼作為補償工作條件或是額外勞動力消耗的一種輔助性工具,具有強制性,只要勞動者符合發放津貼的條件都必須無條件發放。其主要包括特殊勞動消耗津貼,保健津貼,技術性津貼,年功津貼和地區性津貼等幾種形式。
而補貼是為了保證員工工資水平不受物價上漲而導致影響的一種福利性工資,包括車補、話費補、餐補、房補等。這屬于一種福利性質,是用人單位自主經營權范疇內,沒有相關法律強制規定,用人單位一定要發。但若是用人單位做出了承諾,就必須履行。
所以,就餐補而言,它屬于醫護人員福利范疇,并不存在違規一說,只是看醫院如何操作,但以前有承諾給員工發放,就應該按照承諾的執行,不要輕易停發。
當然,也有非醫療行業的網友評論表示:餐補作為單位的福利,很影響員工的體驗感和成就感,雖然不多,但有了就會讓人覺得高興,覺得單位很人性化。員工的幸福感很簡單,無關多少,只要別人沒有的,自己有了就很棒。
之前也有相關調查顯示,提供餐補的企業員工工作表現和工作滿意度都比沒有提供的高。
也有針對醫護人員的調查,有5000名醫護參與問卷,結果顯示有超一半的醫護人員不會選擇沒有餐補的醫院,一旦醫院停發會想要離職。
看到這些數據以后,為什么關于餐補的話題會引起爭論,好像也找到了答案。有網友直言,餐補雖然不多,但關乎面子問題,有餐補的一說出去別人都羨慕,覺得單位福利好。
對此你怎么看呢?
來 源 | 愛愛醫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備注來源,違者必究
最新!醫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萬增加到2023年的19....[詳細]
連續工作滿15年或累計工作滿25年且仍在崗的鄉鎮衛生院專業技術人員,在滿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