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醫生治病,麻醉醫生保命!
驚聞噩耗!
1月12日,網傳南通大學附屬醫院麻醉科手術科副主任朱翔突發疾病,醫治無效離世,享年45周歲。
當時看到這則消息時,很多同行表示不敢相信,1月10日還在抖音上分享了一段關于“順行性遺忘”科普的人,怎么會突然猝死?
據公開資料顯示:朱翔醫生1978年出生于江蘇南通。1996年至2001年就讀于徐州醫學院,畢業后被分配至南通醫學附屬醫院工作。
2014年碩士畢業于南通醫科大學,2017年獲蘇州大學臨床醫學博士學位。是南通大學附屬醫院的麻醉住院科醫師、副主任醫師、主任醫師,2022年12月起擔任麻醉手術科副主任。
從事臨床、教學、科研工作的20余年,他一直奮戰在醫療和教學的第一線,是麻醉界的后起之秀。工作之余,他還開設了名為“麻醉醫生朱翔”的抖音賬號,用來向大眾科普麻醉知識,粉絲累積近10萬,點贊量超100萬。
在朱翔主任發布的視頻中,可以看到他的下班時間,幾乎都是深夜。在一則視頻中,深更半夜,城市已經進入了睡眠,有同事問他:都這么晚才下班,為什么感覺他還那么快樂?
當時朱翔醫生的回答是:我們的快樂是病人可以平平安安回到病房,我們可以高高興興回家。
同事接話:“我問的是自己的快樂!”。
對于同事的提問,朱翔醫生陷入沉思,沒再回答,一個人默默離開了醫院。
記得當時看到這個視頻,小編覺得無比的心酸和心疼。醫院那么多病人等著麻醉醫生麻醉后才能手術,作為醫生除了這么晚下班,還有得選嗎?有得必有失,能顧上病人,對自己的職業問心無愧,卻連陪伴家人的時間都沒有,就連自己的正常休息都無法保證。
工作的這些年,他主持了省級課題6項,發表論文超20篇,近一半被SCI檢索,此外還申請了2項專利,獲得省級重量級獎項4項。更值得一提的是,因為互聯網的運營,他還成了醫院的“新媒體人才”,獲得了醫院頒發的榮譽。
但就是這么一位年輕有為的醫生,遺憾離場,讓人無限唏噓!
為何麻醉醫生猝死概率高居不下?
這些年,我們每隔一段時間,就能聽到有醫生猝死的噩耗,而在這些噩耗中,麻醉醫生人數居然高居不下。
據《中華醫學雜志》統計,2012年至2015年,在媒體公開報道的29名醫生猝死案例中,有14名是麻醉科的醫生。
可遺憾的是這些數據并未停滯。
僅2017年,據不完全統計被媒體公開報道的就有4名麻醉科醫生猝死離世,而往后幾年也陸陸續續有媒體報道。
對此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議,為什么麻醉科醫生猝死的概率這么大?
據相關調查顯示,國外的麻醉醫生通常每年只有500-1000例病例,而中國卻約有1500例。
據紀錄片《中國麻醉》提到,在大型的三甲醫院每天每個麻醉醫生要處理十幾臺手術,而小醫院比如地區醫院等等,麻醉師每個月也得處理100例麻醉。在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大型醫院的麻醉師數量是地區醫院三到四倍。
中華醫學會麻醉學分會主任委員、北京協和醫院麻醉科主任黃宇光則表示:若是按照最好的標準運行,一個麻醉大夫僅對應3個手術醫生,可目前在我國內地一個麻醉大夫需要面對7個手術醫生,甚至是更多。
據統計,截止2019年年底,我國麻醉科執業(助理)醫師為9.6萬人,相較于2015年的7.5萬人,已經有了一個長足的人數增長,可這遠遠滿足不了中國麻醉醫師的缺口。按照發達國家的標準,我們國家的麻醉醫師至少還需要30萬人。
有一句話叫:手術醫師治病,麻醉醫生保命。
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麻醉醫生在一臺手術中的有多重要。麻醉醫生支撐著整個手術進行,患者在手術過程中,體征異常波動,出血性休克、過敏性休克等情況的救治,都是麻醉醫生在實施。但這些情景,患者和家屬都是看不到的。他們感受不到麻醉醫生所面對的這些驚濤駭浪。
巨大的不認可感讓醫學生進入麻醉領域的可能性一再下降。而這也形成了一個死循環,認可度低——麻醉醫師人數少——過勞猝死率高——麻醉醫師人數更少,一直循環往復,長此以往,麻醉醫師的30萬缺口什么時候才能補足?
在這里,真的希望相關部門能夠看到當前的醫療現狀,也希望有關部門加強對醫院的勞動監管!
最后,逝者已矣,生者當惜!希望大家都健健康康地,不想再聽到噩耗傳來,我們共勉!
來 源 | 愛愛醫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備注來源,違者必究
最新!醫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萬增加到2023年的19....[詳細]
連續工作滿15年或累計工作滿25年且仍在崗的鄉鎮衛生院專業技術人員,在滿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