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專家下基層計劃,每人每年20萬補助!退休醫生愿意“下基層”嗎?
前段時間,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衛生健康委印發《兵團百名銀齡醫療衛生首席專家下基層計劃實施方案(2024—2026年)》(以下簡稱《方案》),面向全國選聘100名具有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執業經歷、高級職稱的退休醫生擔任首席專家。
《方案》要求,首席專家需具有醫學類大專及以上學歷,中醫學專業可放寬至中專學歷,具備非基層類別副高級或正高級衛生健康專業技術人才職稱;需從事臨床、預防醫學崗位工作20年(含20年)以上,退休前在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工作,離開一線崗位不超過2年;男性不超過67周歲,女性不超過65周歲,年齡計算截至2023年12月31日。
此外《方案》提出,首席專家需在兵團團場醫院全職工作3年,擔任所在單位的學科帶頭人,負責建設1個特色專科,開展3項以上新業務、新技術,發揮好“傳幫帶”作用,打造1個專科團隊,充實基層衛生人才隊伍。
《方案》發布后,就返聘專家待遇問題討論隨之而來,尤其是關于返聘醫生的薪酬待遇。根據方案,每位首席專家除了保留原有的退休福利外,還將獲得兵團財政每年20萬元的額外補助。這一補助將根據工作表現,通過月度和年度考核相結合的方式發放。有條件的,可結合首席專家工作成績,按有關規定發放獎勵性績效工資。
也就是說,返聘專家在享受原有退休福利不變的前提下,每年可多拿20萬補助,并且在基層醫療機構有條件的情況下,還可以收到績效工資。
對于醫療機構而言,醫生的年齡與經驗和技術直接相關,而對于基層醫療機構來說,醫學人才太重要了,在這里,返聘專家所帶來的技術、經驗乃至是管理理念,都有可能為基層醫療機構帶來新的轉變。
當一個鄉鎮衛生院有了一位大三甲專家坐鎮,在部分患者的眼中,這或許意味著生的希望;而就基層醫務人員尤其是年輕的基層醫生來說,這意味著他們擁有了接觸新技術、獲取新經驗的又一途徑。這也就是為什么各地方政府選擇了用高薪返聘專家下基層的方式,驅動基層醫療機構新活力的原因。
但也要有不少業內人士有所顧慮——符合條件的退休醫生愿意去嗎?基層的醫療條件能滿足退休醫生“大展身手”嗎?為什么不把錢花在年輕醫生身上,留住年輕醫生在基層和專家下基層沖突嗎?
一專業人士指出,基層醫療機構的發展現在出現了兩級分化,一方面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營收縮減導致基層醫護待遇保障成問題;另一方面國家政策明確,醫療衛生服務要實現‘強基層’的目標,發展核心在基層是新醫改背景下的新方向、新目標,據此各地開展了一系列圍繞“強基層,促發展”的改革活動,專項資金投入不少,但是對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來說,收效如何還有待考證。
退休醫生愿意“下基層”嗎?
其實,這個政策并不新鮮。在2018年,廣東省就出臺過類似的鼓勵專家下基層方案,累計收到了121名副高以上職稱退休專家的申請,其中,省內50人報名,來自珠三角地區的報名者占了68%。省外報名者有71人,分別來自黑龍江、河北、河南、山西等地。
2023年2月,廣東省衛健委再次印發了《廣東省百名衛生首席專家下基層計劃實施方案(2023—2025年)》,廣東中對專家年齡、職稱、到崗任務都提出了明確要求,據媒體報道,廣東省衛健委表示,新一輪“百名衛生首席專家下基層計劃”中,共有186人提交報名信息,經審核,144人進入面試環節,最終100個崗位全部完成人員錄取工作,錄取率為100%。2023年7月1日,首席專家已到崗開展工作。
據了解,退休醫生本院返聘、自主執業或是去同級別的醫療機構仍是主流選擇,有的人還會選擇私立醫院,但較少有人會回到基層。
不過據醫生的反饋,年補助20萬的吸引力還是挺大的。
對此,全國人大代表、廣州醫科大學附屬市八醫院感染病中心首席專家蔡衛平曾表示,多數醫生退休后還能再服務至少5年時間。他身邊有退休醫生返聘,也有人去二級醫療機構或是選擇直接退休,沒有聽說有人去衛生院的。在他看來,20萬年薪的吸引力并不大,但從發揮余熱,服務社會等因素考慮,首席專家崗位依然存在很大的競爭力。
但同時,也有部分業內人士表示,技術過硬的醫生、專家在退休后也會考慮優先被原單位返聘“畢竟在原單位工作了一輩子,情感價值遠比補助金更吸引人。
基層條件真的能滿足專家帶隊的需求嗎?為什么不把錢花在年輕醫生身上?
留住年輕醫生在基層和專家下基層沖突嗎?
近期,關于退休醫生返聘問題,也在網絡上引起了熱烈的討論,部分網友表示,把這些錢用在提高基層年輕醫生待遇上不好嗎?3年60萬聘專家到底值不值?
而當視角轉換,站在基層醫療機構的大環境里,我們似乎就可以窺見答案。
對于醫療機構而言,醫生的年齡與經驗和技術直接相關,這也是為何會有“醫生越老越吃香”這一說法。對于基層醫療機構而言,醫學人才太重要了,他所帶來的技術、經驗乃至是管理理念,都有可能成為該院的“活招牌”。
很明顯,年輕醫生無法像退休醫生那樣發光發熱,相反,他們還需要不斷的學習、進修。因此,退休醫生對于基層而言具有更高的“實用性”。
試想,把給退休醫生的待遇——每年20萬補助給到年輕醫生,合理嗎?
自然是不合理的。這可能會激勵年輕醫生下基層,但是基層原本的醫生可能就不服氣了。扎根多年的基層醫生肯定比他們更有經驗,年輕醫生僅憑學歷,或是幾年大醫院的學習經驗就能比他們高出那么多的工資,任誰都不服氣吧。
再者,即便在這個待遇的吸引下,當下是來了,日后不一定留得住。
資深的醫療自媒體人葉正松曾公開表示:“學醫成本太高,再加上現在年輕人思想觀念已經大變。錢只能解決一時的困境,一旦積累到一定程度,鄉鎮衛生院醫生肯定會向往大醫院或大城市,畢竟大平臺才有大流量,鄉鎮是存量競爭,年輕醫生幾乎沒有職業發展空間,而大醫院則不一樣。而且鄉鎮老醫生死死守住病人,誰肯給你年輕醫生呢?最終,也就離開了。”
盡管很多人會覺得這樣的待遇不錯,安靜”躺平”也未嘗不可,但是伴隨年輕醫生的壓力可不僅僅是工作,還有子女教育、醫療條件、休閑娛樂等等,都是需要細細衡量的因素。
因此,在配套條件都不盡人意的情況下,很多年輕醫生都會選擇出走。在當前的基層醫院,確實也存在不少花錢進修后另棲高枝的情況。
另外,在培養年輕醫生方面,各地政府并非沒有下功夫。2010年,我國啟動實施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免費培養工作,提出“兩免一補”政策,重點為鄉鎮衛生院及以下的醫療衛生機構培養從事全科醫療的衛生人才。
此外,基層醫療機構留不住年輕人的原因也不僅僅是薪酬待遇的問題,平臺、發展空間、晉升路徑等都是年輕醫生“出走”的原因,因此,基層醫療機構要留住年輕人不能僅在薪酬福利上下功夫,更要改革運營機制,將機會和平臺展現給更多的年輕人。
而返聘專家的到來,帶來的經驗、技術可以原原本本的教給年輕醫生,從臨床角度進一步提升了年輕醫生工作閱歷,為年輕醫生的職業發展提供新的思路,幫助基層年輕醫生更好的成長。
來 源 | 愛愛醫綜合整理自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違規、侵權請聯系我們
最新!醫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萬增加到2023年的19....[詳細]
連續工作滿15年或累計工作滿25年且仍在崗的鄉鎮衛生院專業技術人員,在滿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