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病人全身未發現其余部位有腫瘤性病變,且年齡較輕,骨質破壞征像與轉移瘤不符,故不作考慮。又因骨多處所發生骨折均有輕度修復,骨折線模糊,與骨髓瘤合并骨折不符,加之缺少顱骨及肋骨特征性改變,也不做主要考慮。但病人臨床上有典型的神經纖維瘤表現,而從主拆及查體又沒有發現其余明顯特征表現,通過翻查資料得知,神經纖維瘤病骨質改變,變化較多,一般可分為6類表現:1 骨質受壓侵蝕。2 腰椎側彎。3 骨質發育不良。4 假性骨折。5 骨內囊性病變。6 其它(如眶骨后上壁破壞等)。在沒有其它結論下,我們就朝著神經纖維瘤病骨改變方向考慮。
原交大一附院楊教授意見:全身多處假性骨折,骨折線模糊伴修復,骨內囊樣低密影,骨內紋理不清,此表現是一種全身體,性骨軟化表現,注意B超及核素骨顯你上一側腎明顯較小,另一側較大,故考慮全身性骨軟化癥,病因來自于腎臟。
討論分析:此病人入院診斷神經纖維瘤病因明確,加上外院X線診斷的誤導,雖然最先查B超時發現了左腎發育不良,但臨床及影像科醫師均未能引起足夠重視,而把注意力集中在骨骼破壞性病變上,未能從代謝方面去考慮。加之對全身性骨軟化征像認識不清和對神經纖維瘤病影像改變知識欠缺,故診斷發生錯誤。
建議:診斷中應擴大思路,不放過任何有意義的臨床資料并與當前所見影像表現映證,分析其有無相關性聯系,從而做出較準確的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