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充電——基層醫生怎樣減少誤診?(2)
2011-02-13 09:36
閱讀:2375
來源:好醫生
作者:大*勒
責任編輯:大彌勒
[導讀] 誤診誤治是醫療活動中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基層醫院設施比較簡陋,醫生接觸的病種、病例也較少,臨床經驗不足,加上接診的病人多處于疾病的早期階段,因此,誤診誤治的發生率明顯高于大醫院, 故應注意以下問題。 不能先入為主 部分基層醫生單憑患者的主訴下
麻疹患者發病初期的表現酷似上呼吸道感染,但自發病第二天開始大多可在口腔頰黏膜上發現科氏斑,且皮疹多自耳后及發際處首先出現,然后遍及全身。這些具有特征性的體征是鑒別診斷的有力依據。但由于早期不正規、不系統的治療以及病原體變異等原因,使一些疾病(如傷寒、結核等)的體征變得不典型,對此應有所認識,別生搬硬套。
別忽略輔助檢查
基層醫院輔助檢查設施不可能像大醫院那樣齊全,但b超、x線、三大常規及一般性的生化檢查還是能夠做的。如某基層醫院接診一“低鈣性抽搐”患兒,入院時考慮癲癇?低鈣性抽搐?高熱驚厥?追問病史患兒起病后無發熱史,高熱驚厥可以排除,醫生懷疑低鈣性抽搐,并靜脈補鈣,但因劑量太小而收效不大。兩天后將患兒轉上級醫院,查血鈣1.38mmol/l。經過足量補鈣,患兒抽搐停止,痊愈出院。該患兒入院后如能及時檢查血鈣,是不必轉院治療的。
完善基層會診制度
本人曾接診過一例因右眼脹痛、虹視伴嘔吐的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他發病后就診于某基層醫院內科,因首診醫生只注重“嘔吐”這一消化道癥狀,而忽略了眼痛、虹視等眼科情況,未及時請眼科醫生會診,自行按急性胃腸炎治療,并反復肌注阿托品解痙止吐。但阿托品是閉角型青光眼絕對禁用的。三天后患者因右眼視力嚴重下降而轉眼科治療。轉科后頻用1%匹羅卡品縮瞳及降眼壓治療效果不佳,患者眼壓居高不下。為了挽救患眼視力,不得已在高眼壓下為患者施行了小梁切除術。術后雖然眼壓得到控制,但由于高眼壓持續時間過長,視神經纖維嚴重受損,視力恢復不滿意。另有一基層醫院內科接診一位28歲女性休克患者,血色素5、2g/l,無外傷及嘔血、便血史。追問月經史時,表情淡漠極度虛弱的患者訴20多天前來過月經。內科醫生一時感到困惑,立即組織全院會診。婦產科醫生行**后穹窿穿刺,抽得大量不凝固血液,立即剖腹探查,證實為宮外孕破裂出血。因忽略會診而造成的誤診誤治病例真是不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