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3月12日是世界腎臟病日,腎臟病又有“隱形***”和治療中的“富貴病”之說,是一種頑固、疑難、隱匿的疾病,對于腎臟病,早防早治,始總是上策。
提及慢性腎病多數人想到的多是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征、慢性腎衰等,但實際上這樣的理解太過狹義,慢性腎臟疾病的真正概念是:無論是驗尿、驗血、做B超、CT、測量腎臟腎小球濾過率<60%,上述條件中的任何一項只要是出現異常、時間超過3個月,都叫“慢性腎病”(簡稱CKD)。一旦延誤了診治,患者最后只能依靠支付巨額費用進行透析治療來延續生命。對此,全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腎病專業委員會廣東省唯一常委、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腎病科魏連波教授建議:正常人最好每年定期做一次尿常規檢查,有必要的話做B超及腎功能檢查;而有糖尿病的患者,最好每半年檢查一次微量白蛋白,適時了解自己的病情,并積極接受規范化的治療。
慢性腎病防止警惕兩大誤區
慢性腎病在診斷和治療上都普遍存在著誤區。“身體好沒必要定期體檢”、“腎功指標高一點點沒問題”,抵觸透析、不積極治療等,都是目前市民和慢性腎病患者普遍存在的心理誤區。這對慢性腎病的早期發現和治療,十分不利。
據魏連波主任介紹,腎病又稱為“隱形***、沉默***、溫柔***”等。罹患慢性腎病早期出現水腫、血尿一半的幾率還不到,而卻有一些患者水腫、血尿是一過性的,縱使有水腫、血尿癥狀,往往幾天甚至一周就自行消失了。有些患者很少定期體檢,或在拿檢驗報告時發現腎功的指標剛剛高出上限一點點,卻不夠重視,認為“不就高那么一點點嘛”.在此,魏連波教授舉個例子來說明:國內檢測腎功能最常見的指標是“血肌酐”,常見通用的指標范圍是44---133umol/L,患者就診時有的是150umol/L左右,患者認為只是高了一點點。他們根本不知道其危險性:人有兩個腎臟,比如一個腎臟的功能是50%,左右兩個相加就是100%.但是人的腎臟功能是具有很強代償潛力的,比如一個人只要有一個腎臟,檢驗血液的腎功指標就是可以正常的。換句話說:當我們發現腎功的驗血治療出現異常時、哪怕是一丁點兒的異常時,其實腎功能的損失已經不足50%了,也就是說兩個腎臟相當于壞死了一個,這是一個什么概念!?難道不值得震驚嗎?難道不值得令人瞠目結舌嗎?很多人還以為醫生在夸大其詞、甚至認為醫生在為了利益恐嚇患者!這個誤區,一直都存在,并將繼續存在著。
上述例子理解后不難明白,腎功能指標出現問題病情其實已經很重了;腎功能治療沒有出現問題并不代表腎臟沒有問題。
而在治療上,患者抵觸透析、不積極治療、治療不規范的現象也很常見。魏連波教授介紹,慢性腎病的診治現分為“三級預防”:一是日常體檢、自檢提前發覺疾病;二是明確腎臟疾病后積極、正確、科學治療,防止、延緩腎臟疾病加重出現尿毒癥;三是當已經出現終末期腎病時仍要積極、正確治療以延長壽命、提高生活質量。
目前,西醫在慢性腎病的診治過程中仍然起著不可或缺主導的作用,其療效已在大量的慢性腎病臨床診療中得以證實。雖然在治療過程中,藥物不良反應一直是困擾醫生的難題。但相對于慢性腎病的嚴重后果而言,找到最優化的治療方案,并積極、規范化的治療,依然是腎病患者的首選,因此,那些看了藥品說明書后就抵觸治療的患者,是極其危險的。
腎臟病最愛哪些人?
慢性腎病的發病誘因多種多樣,但臨床證明以下人群的腎臟病發病率較其他人群要高:一是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人和有腎臟病家族史等上述四種情況的人更容易患腎臟疾病;二是患有代謝性疾病(肥胖、高血脂、高尿酸)、慢性泌尿道感染、尿路梗阻、自身免疫性疾病(紅斑狼瘡等)、長期使用腎毒性藥物(非甾體類抗炎藥、抗菌素等)、高蛋白飲食、吸煙、過度飲酒、低出生體重、年齡65歲以上的人群也易患腎臟疾病。
其中有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誘因不得不提及------感冒!感冒,專業稱呼為“上呼吸道感染”,這種常見的“小小疾病”,卻存在著誘發腎病的巨大風險,在我們日常接診的患者中,有一種叫做“IgA”腎病的慢性腎病,經過問診大多數患者表示在發病前的很短時間內存在“感冒”等,醫學研究也證明了上呼吸道感染與此類腎病的發病存在著客觀聯系。
另外,南方地區人們 “海鮮、老虎湯、啤酒”的飲食習慣,致使南方地區出現高尿酸血癥,即 “痛風”的比例較其他地區高很多,繼而引起的痛風性腎病、腎衰竭也是很高的。而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吃得好、運動少導致的身體肥胖、身體素質急劇下降等,導致的“代謝綜合征”,引發慢性腎病的發病率也在極速的增加。
腎病最起初的主要臨床表現是怎樣的呢?魏連波教授介紹,慢性腎病最常見的臨床表現有:眼瞼小腿水腫、血尿、尿液顏色加深、尿中泡沫增多、高血壓、夜間小便次數增多、夜間雙腿抽筋等,這些是早期的表現;中晚期的一些常見表現有:高血壓引起的頭暈、視物模糊,貧血引起的面色蒼白、乏力、胸悶,有的病重甚至出現惡心、嘔吐昏迷才被發現。
但上述提到的早期表現其實也只是一個籠統的概括,有很多人并不一定出現,所以對患者而言,有癥狀出現是幸運的,是身體向我們發出的警示。但遺憾的是很多人早期是無癥狀的,而中晚期表現出現后就已錯過了可以逆轉的治療階段。
因此,定期體檢,早期發現腎病十分必要。
據魏連波教授介紹,慢性腎病的常見的診斷其實不是依靠腎功能血液指標的監測,而是通過尿液監測,尿液對腎臟疾病的檢查具有:早期發現、性價比高的特點。絕大多數腎臟疾病在最早期其實是尿液的異常開始的,這種異常起初可以沒有任何臨床的自覺不舒服表現;尿液檢查價格便宜、操作方便:價格不過10元左右、特殊項目最高的不過30元左右;留取尿液不用抽血等等。但是就是這么簡單的檢查能夠發現大多數早期的腎臟疾病。據我了解很多單位的每年福利體檢并沒有包括尿液檢驗,希望人們能夠重視。尿液檢查如出現尿蛋白、潛血(隱血)、紅細胞、管型等異常指標,應該立刻找腎病專科醫生進行進一步診斷。
提醒:狼瘡腎患者切勿擅自停藥及妊娠
來自廣東湛江的25歲女性小翠四年前被確診為患有系統性紅斑狼瘡,當時病情輕淺,小翠并未在意,于1年后停藥,期間曾有不適,并未在意。去年因為意外妊娠,12周余出現全身浮腫伴惡心、嘔吐,全身乏力,尿量減少。終止妊娠后病情稍有好轉。小翠仍未意識到是病情加重,服用偏方治療,最終因出現腎功能衰竭就診。
對此,魏連波教授表示,很多狼瘡腎的患者治療期間癥狀明顯好轉或者是無不適癥狀,因無不適或迷信或考慮藥物副作用等種種因素而私自停藥。身邊此類患者不乏其有。有些已經需要靠長期血液透析來維持生命。不遵醫囑服藥,不規律復診,一旦病情加重,涉及多系統損害,治療搶救不及時,終將危及生命,付出沉重的代價。對于狼瘡腎的患者,應做好治療的持久戰,時刻注意病情變化,定期復查,聽從醫生建議,不要隨意增減藥物及私自停藥或意外妊娠。
糖尿病患者易形成心血管疾病及非心血管疾病并發癥。在不同的研究中,急性腎損傷...[詳細]
Eculizumab可用于治療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癥(PNH),通用名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