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月,發表于《Am J Kidney Dis》的一篇文章研究了持續性靜脈血透治療的危重患者中亞胺培南和美羅培南的藥代動力學和藥效動力學。沒有證據表明任何患者水平的協變量對清除率具有影響。但是,藥物類型對清除率具有顯著作用。臨床醫生治療威脅生命的感染時在采用推薦的減少劑量前可以選擇給予負荷劑量。。
亞胺培南和美羅培南廣泛用于治療危重患者的革蘭氏陰性菌感染,在腎功能下降或連續性腎臟替代治療(CRRT)的狀況下推薦劑量調整。在近期前瞻性隨機臨床試驗未顯示出強化連續性腎臟替代療法的獲益后,我們假設抗生素的體外清除率可能導致抗生素的用藥劑量不足和感染治療不充分。先前亞胺培南和美羅培南的藥代動力學(PK)和藥效動力學(PD)報道很少描述連續性靜脈血透(CVVHD),并且在北美接受連續性腎臟替代療法患者中沒有美羅培南的相關報道,他們可能與歐洲同類患者不同。在此,我們報道了2009年2月1日至2012年7月1日間克利夫蘭診所中26名接受亞胺培南(n=16)或美羅培南(n=10)連續性靜脈血透患者的藥代動力學和藥效動力學。
患者或其代理人在研究進行前簽署知情同意書。人口統計學和臨床數據按病例報告形式記錄。在抗生素給藥前、輸注30 min后的30 min時和下一個劑量前立即取成對的血液和連續性腎臟替代療法的流出液樣本。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檢測血液和透析液中游離的亞胺培南和美羅培南濃度,并采用非線性混合效應模型擬合單室藥代動力學模型。通過流出物流速和藥物濃度計算碳青霉烯類的體外清除率。時間依賴性抗生素如β-內酰胺體內研究的典型藥效動力學參數包括超過最低抑制濃度(MIC)的時間或一些倍數。我們選擇超過8 μg/mL或4×MIC的時間,作為我們評價碳青霉烯類有效抵抗假單胞菌種和腸桿菌的藥效動力學度量標準。
患者主要是男性(20/26)并且體重高(92?±?21?kg)于其他研究中的患者。重癥監護室死亡率是非常高的(61.5%)。連續性腎臟替代療法劑量是23.4?±?7.4 mL/kg/h。非線性混合效應藥代動力學模型產生的固定效應值中分布容積是29.6L(95% CI,26.3~33.1)、清除率是5.34(95% CI,4.32~6.00)L/h。相應的隨機效應標準差估計值是6.8L(95% CI,4.3~10.3)和2.4 L/h(95% CI,1.2~3.0)。碳青霉烯類體外清除率是32.4?±?9.8 ml/min,僅略低于透析液流速(39.6?±?9.9 mL/min)。觀察患者水平的協變量(年齡、性別、目前體重、入院體重、體重變化和白蛋白水平),當前體重對分布容積具有顯著影響,體重每增加1 kg相應的平均分布容積增加0.17 L(P=0.02);同時觀察到藥物類型也具有顯著作用:美羅培南組低于平均值6.2L(亞胺培南和美羅培南的分布容積分別是33.1和26.9 L;P=0.01)。
沒有證據表明任何患者水平的協變量對清除率具有影響。但是,藥物類型對清除率具有顯著作用:美羅培南組低于平均值4.2 L(亞胺培南和美羅培南的清除率分別是7.2和3.0 L/h,P<0.001)。盡管添加藥物類型至模型中能降低清除率中隨機效應協變量從2.4至0.6 L/h,評估是否能排除清除率的隨機效應的似然比檢測,表明其不能被排除(P=0.01)。
非線性混合效應模型被用于評估劑量間隔高于4×MIC的分段數量。26名患者中約8名未達到分段時間血藥濃度>8 μg/mL和>40%的藥效動力學標準。
本研究的重要結果是大量的參與者未能達到藥效動力學靶目標,藥代動力學的個體間差異存在統計學和臨床意義。這引發了有關1個劑量用于所有接受連續性腎臟替代療法危重患者的擔憂。綠皮書推薦減少三分**亞胺培南和美羅培南的劑量并增加接受連續性腎臟替代療法患者的給藥間隔。我們研究樣本量較小,不能提供用于改善推薦的充分依據,但考慮到我們觀察到了分布容積較大,臨床醫生治療威脅生命的感染時在采用推薦的減少劑量前可以選擇給予負荷劑量。迫切需要進一步研究。
糖尿病患者易形成心血管疾病及非心血管疾病并發癥。在不同的研究中,急性腎損傷...[詳細]
Eculizumab可用于治療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癥(PNH),通用名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