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要取消/縮減醫務人員編制?多地衛健委發文,“減編”真的來了?
2024-04-07 08:35
閱讀:4129
來源:見文末
作者:醫**漫
責任編輯:醫路漫漫
[導讀] 多地醫務人員被“減編”,到底為何?
2月27日,湖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發布了《湖南省衛生健康委直屬事業單位2024年公開招聘公告》,擬計劃為212個醫務崗位招聘276名工作者。然而,僅僅兩個星期過后,就在3月14日,該部門又發布了《2024湖南省衛生健康委直屬事業單位招聘部分崗位降低開考比例、取消招聘計劃公告》,宣布:因部分崗位報名人數達不到開考比例, 對未達到開考比例的崗位取消招聘計劃。
此前,湖南省多地已開展過編外人員的清退工作。據悉,2023年5月至10月間,湖南各地衛健系統便已清退了至少1600余人。其中,湘潭縣委編辦的相關負責人表示:將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推動編外用工平穩減少。對此,有很多人表示不解:編外人員清退了,那么多工作怎么辦呢?有網友無奈地回答:只能加大編內人員的工作量了,除此之外別無辦法。而今,編內人員的招聘人數再次縮減,這讓很多一線醫護“叫苦不迭”。在湖南省發布公告的同一天,安徽省也發布了《關于2024年度臨泉縣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崗位核減或取消情況的公告》,當地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及各地區衛生院的22個核招崗位招聘被取消。3月4日,青島城陽區政務網發布《關于2024年青島市城陽區衛生健康局所屬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取消及核減部分招聘計劃的公告》,規定:應聘人數達不到規定比例的招聘崗位,計劃招聘為1人的,取消招聘崗位;計劃招聘2人(含)以上的,按規定的比例相應核減招聘人數。早在去年3月末,黑龍江衛健委也發布了《2023年上半年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取消、縮減部分崗位招聘計劃公告》,明確了考試招聘取消、縮減部分崗位招聘計劃。
面向社會公開招聘編制內工作人員143名,但僅僅14天后,從相關表格明細看出,取消了15個崗位,比如黑龍江省神經精神病醫院的急診科醫師、介入科醫師等,黑龍省傳染病防治院臨床外科醫生、放療科醫生。
去年10月,四川省14個城市34個地區/醫療機構發布了下半年事業單位(醫療)招聘崗位的取消公告。一地的《公告》稱,根據報名情況,因部分崗位報名繳費人數未達1:3開考比例,按照相關規定取消崗位或降低開考比例,但其中多數為取消崗位處理。今年1月~3月,四川綿陽、內江等多個城市再次發布了招聘崗位調減、取消公告,取消了部分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的崗位招聘。今年1月4日,江蘇省衛健委也發布了《直屬事業單位2024年公開招聘工作人員部分崗位取消或核減的公告》,48個崗位的招聘遭到裁減或取消,其中不乏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等“大三甲”醫院中心血管內科等熱門科室。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變革,政策也在不斷調整和改變,而事業編制的取消正是這樣的一項政策調整。對于事業編制工作者來說,這無疑是一件令人不安的消息,但是對于社會和國家來說,這可能是一項重大的變革。之前,網上流傳著一張圖片:將被取消的42種編制。而這其中,醫生、科研人員均涵蓋在內。
此前,“多地三甲醫院招聘無人報名”的消息在網絡流傳,引發廣泛關注。有媒體記者查詢相關官方網站,并采訪了多家醫院后發現,確實出現了一些三甲醫院崗位無人報考的情況,原因多樣。從黑龍江省“取消招聘公告”中附屬的表格來看,做出取消招聘計劃的醫院均為當地知名的三甲或三級醫院,如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湖南省腦科醫院)、湖南省腫瘤醫院、湖南省婦幼保健院等。取消招聘的崗位多為一線,如急診、內科、麻醉科等。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招聘中,95%的崗位對學歷的要求均為碩士研究生及以上,所有的崗位對應聘者年齡的要求均在30歲及以下。一個醫學生,在本碩連讀的情況下,從上小學開始需要19年的時間。按6歲上學來算,其畢業已25歲,再加上規培2年,其27歲時才能成為住院醫師。再加上執業醫師考試等各大關卡,多數醫生成為執業醫師時已年近或超過招聘年齡限制。黑龍江省傳染病防治院的相關負責人指出:招聘崗位相關薪酬待遇是按照當地事業單位要求來的,至于崗位縮減,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黑龍江省神經精神病醫院相關聯系人也表示:報考情況并非今年如此,以前也有,最近幾年都這樣。之所以報考人數不多,他分析除受相關資質“卡殼”外,相關崗位的待遇與南方也有差別,留不住人。所以,即便是要求本科學歷,一些崗位也招不滿,然后會繼續招。201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的指導意見中對于編制問題指出,使用事業編制且只減不增。至此,我國就拉開了事業單位改革的大幕。2016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相繼印發的文件中均指出,應落實醫療衛生機構用人自主權,進行編制管理方式改革的探索,逐步實行備案制,以聘用制等方式形成能進能出的靈活用人機制。關于醫生編制話題的討論從未停歇。在近日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海南省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中提出:“推進公立醫院去行政化改革,取消公立醫院的行政級別,逐步推行院長職業化和聘任制,實行全員聘用管理。”正因如此,海南去行政化的文件引發了眾多醫生的焦慮,擔心自己也要面臨“失業危機”。然而實際上,醫生并非“青春飯”工種,經驗與技術呈絕對正相關。且行業壁壘較高,不可能出現外來競爭者。此外,醫生的培養對于學校和醫院的依賴性較強,再加上清晰的職稱晉升制度,很難出現彎道超車的情況。何時能切實增加醫務人員編制、減輕工作強度、提升醫生待遇?2023年青島市“兩會”期間,該市政協委員李大林提出:應提高公立醫院醫護人員薪酬待遇,增加醫務人員編制。醫護職業是高風險崗位,工作高壓力、高負荷、高強度,而醫護人員薪酬待遇與勞動付出卻不成正比。李大林指出,要增加醫務人員編制,提高醫患比,減輕工作強度,保障醫務人員的身心健康。建議相關行政部門出臺關于醫務人員勞動強度規定,超過勞動時間、強度,根據超過額度給予相應補償;強制帶薪休假,強制體檢;嚴格控制醫務人員連續工作時間,超過上限,強制休息。合理提高醫務人員薪酬待遇,針對基層和人才缺乏的崗位,制定一些有針對性的優惠政策,增加培訓晉升機會,重點加強特色專科、公共衛生等方面的培養培訓。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張伯禮院士提出了關于基層醫務人員“縣管鄉用”制度問題的建議。他指出,盡管我國醫療改革取得了顯著成效,鄉鎮和農村衛生院的醫療水平有所提高,但基層醫療人才力量仍然薄弱,醫療資源匱乏的問題依然嚴峻。張伯禮代表建議,為了解決基層醫生“招不來、留不住”的困境,需要從國家層面制定基層醫務人員“縣管鄉用”的管理制度。對此,張伯禮舉例說:一些地方僅僅掛靠名義,卻未真正落實“縣管鄉用”的政策;派遣到鄉村的醫生與縣醫院的醫生相比,編制不明確,晉升、進修甚至學習的機會不同,待遇不同,同樣的工作卻得到不同的報酬;鄉村醫生和縣醫院醫生混編,輪流到鄉鎮醫院值班難以有效落實。此外,還存在編制歸屬不同、決策繁多、管理機制不暢等問題。1、明確“縣管鄉用”的定位,實施“區域統籌、縣管鄉用,混編調配、上下兼顧”的管理模式。這意味著縣域內的正式醫務人員將混編,由縣醫院統一管理,確保人員身份和待遇相同。2、實行混編輪流到鄉鎮衛生院工作2年的制度,并進行定期輪換。3、省編制部門將“縣管鄉用”醫師編制納入縣醫院,實現統一管理。4、建立健全財政投入機制,確保經費保障,提高外派醫務人員的積極性,并在職稱晉升、評優評先等方面給予一定傾斜。5、加大對基層醫務人員的職業培訓、在職進修、學術活動、科研教學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以提高他們的業務能力。這些建議旨在通過制度創新和政策支持,吸引和留住優秀的醫療衛生人才,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水平,實現“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縣”的目標。通過這樣的改革,希望能夠讓基層醫生“招得來、留得住”,從而更好地服務于農村居民,保障他們的健康。在醫療機構,還有一個群體其實也占據了大量的編制名額,即醫院的行政人員。基于此,在 2022 年 11 月,云南衛健委發布了關于公開征求《云南省「十四五」衛生健康人才發展規劃(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公告明確指出:管理人員占比不超過單位編制數的10%,醫、藥、技人員占比不低于單位編制數的60%,編制使用向急需緊缺崗位傾斜。和大多數科室在盡量縮減編制名額不同,由于急診、兒科近年來報考以及愿意從事此類專業的醫學生越來越少,衛生部門在分配編制名額時一般會向這兩個科室傾斜。比如 A 市今年只有 20 個醫療崗位編制名額,為了吸引醫學生從事急診和兒科專業,則可能會將這 20 個名額中的一半分給這兩個科室。而剩下的一半則由其他諸多科室予以「爭搶」。通過分配編制名額的問題實現醫學生從業方向的分流,更好的保證急診和兒科因欠缺人手而導致的公立醫療機構難以正常運行的現象。這其實也是將編制用于加強重點領域和重要工作。用取消/縮減編制緩解經濟問題?醫療行業的長遠發展更需重視打破鐵飯碗似乎不再只是紙上談談,而且隨著老齡化的加劇,養老、醫療等開支越來越多,縮減編制人員,減輕政府負擔則成了節流里的重要改革措施之一。但是,縮減醫務人員編制可能會帶來一系列的弊端,這些弊端不僅影響醫務人員的個人發展和工作積極性,還可能對整個醫療系統的運行效率和服務質量產生負面影響,縮減醫務人員編制可能會帶來一系列的弊端,這些弊端不僅影響醫務人員的個人發展和工作積極性,還可能對整個醫療系統的運行效率和服務質量產生負面影響:人才流失:編制是許多醫務人員選擇工作單位的重要因素之一。縮減編制可能導致一些有能力的醫務人員選擇離開,尤其是那些無法獲得編制的高層次人才,他們可能會轉向其他省份或私立醫療機構。工作積極性降低:編制內人員通常享有更穩定的工作保障和更完善的福利待遇。縮減編制可能導致在編人員感到不安全,從而影響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和忠誠度。服務質量下降:醫務人員是醫療服務的核心,縮減編制可能導致醫務人員短缺,影響醫療服務的質量和效率。特別是在緊急情況或公共衛生事件中,人員不足可能導致服務響應不及時。管理難度增加:編制內外人員的存在可能導致管理上的復雜性。編制外人員可能缺乏足夠的激勵和職業發展機會,這可能導致工作滿意度降低,進而影響團隊合作和整體工作效率。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縮減編制可能導致醫療資源在不同地區和醫療機構之間的分布更加不均衡。一些地區可能因為編制縮減而難以吸引和保留醫療人才,加劇了醫療資源的地區差異。公共衛生服務受損:公立醫院在提供基本醫療服務的同時,還承擔著公共衛生服務的重要職責。編制的縮減可能削弱醫院履行這些職責的能力,影響公共衛生安全。醫患關系緊張:醫務人員短缺可能導致患者等待時間增加,醫療服務質量下降,這可能加劇醫患之間的緊張關系,影響社會穩定。醫療改革受阻:醫療改革需要穩定的醫療隊伍作為支撐。縮減編制可能使得醫務人員對改革持觀望態度,影響改革的推進和實施效果。綜上所述,縮減醫務人員編制可能會對醫療系統產生多方面的負面影響,需要謹慎考慮和權衡。在進行編制調整時,應充分考慮到醫務人員的合理需求和醫療服務的長遠發展。醫護人員是肩負著為人民群眾健康保駕護航使命的一個特殊群體,而醫務人員需要的并不僅僅是被歌頌、被贊揚,而是切實的關愛和保障。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