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學醫到從醫需要16年時間?
2024年,是住院醫師規范培訓(簡稱:規培)的第十周年。由國家衛健委主管的《中國衛生》發表了一篇關于這十年規培的發展和對未來期望的文章,在醫療圈引發關注。
該文章是由中國醫師協會副會長齊學進撰寫的,標題為《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十年,從“5+0”到“5+3+X”》。
文中表示:規培的十年期間,規培制度已經基本建立,并且取得了以下成果:
一.規培制度建設成果:一是制度建設成果。開啟了我國醫師現代培訓體系由“5+0”向“5+3+X”新體系的歷史性重塑。
二.是人才產出成果:截至2022年年底,全國已招收與培養了近110萬經過“5+3+X”培訓的住院醫師和專科醫師,其中全科與兒科等緊缺專業招收近20萬人,顯著地改善了我國醫師隊伍的人員結構,有效地緩解了醫改過程中基層一線醫師緊缺的困難。
三.是思想認識成果。齊學進表示通過這10年的實踐,不斷深化了大家對規培制度的認知:它是醫學生成長為一名合格臨床醫生的唯一途徑,是青年醫師邁向執業頂峰的必經臺階,
是醫院提升醫療質量和實現轉型升級的“基因改造工程”,是各級政府推動健康中國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
但目前住培制度本身還有一些短板需要進一步完善的,特別是醫教協同、住培專培一體化等難題需要進一步研究破解。
當然,值得一提的是,在這篇文章中,多次出現“專培”,再結合“5+3+X”中的“X” ,不少醫生都表示,規培制度已經很成熟了,現在很多地區的醫院都已經明確要求專培,否則不給晉升。
在這里,很多人會有疑問,專培是什么?
2017年,中國醫師協會曾發布文件,明確提出要在2020年初步建立專科醫生規范化培訓制度,簡稱專培。與規培不一樣的是,專培是自愿參加的。其主要目的是通過全面、系統、嚴格的專科規范化培養,使專培醫師在結業后能夠系統掌握相關的專業理論、專業知識和專科技能,獨立承擔各專科常見病和較復雜疑難疾病的診治以及危重病人的搶救工作,能對下級醫師進行業務指導,并具有一定的臨床科研能力和教學能力。
雖然專培沒有強制要求,但上述提到的文件發布之后,一些醫院開始強制要求專培,并且將專培和職稱、績效等掛鉤。
此外,2022年,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骨科主任醫師王巖也曾公開表示:若想要真正的實現醫療資源下沉,最關鍵的是提升基層醫生的專科、專病的診療水平,建議盡快全面啟動專科醫師規范化培訓。
專培實施后,醫生的培養模式變成了“5+3+X”,這也就表明,從醫學生變成醫生,需要進行5年的本科教育,考研或是考博的另算,畢業后先完成為期3年的住培,之后再根據不同專科標準,進行2~4年的專培。
有同行表示,看到這些數據頭很疼。現在的醫療行業本來就屬于高學歷行業,本碩博已經去了11年,規培3年,就是十四年,現在還得專培,這也就意味著從醫學生到醫生,最少得16年。十八歲上大學,要三十五六歲才能畢業,這也太夸張了,有種還沒上崗就即將退休的錯覺。
這些年,規培制度一直飽受詬病是福利待遇太差。
有同行直言,只要是把福利待遇提上來,不管是住培還是專培都沒問題。作為一名高學歷的醫生,好不容易熬到大學畢業,有了幾年的工作經驗(實習+規培),卻還在溫飽線上掙扎,還得靠家里時不時補貼一點,這樣的日子真的不好過。
也有同行直言,不能光提培訓,絕口不提待遇。希望規培生成為廉價勞動力的現狀能夠得到改變,也希望規培生們能夠得到尊重,等這些問題都解決了,相信大家對規培就不再抵觸。
來 源 | 愛愛醫綜合整理自中國衛生雜志、梅斯醫學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備注來源,違者必究
最新!醫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萬增加到2023年的19....[詳細]
連續工作滿15年或累計工作滿25年且仍在崗的鄉鎮衛生院專業技術人員,在滿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