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生病了,到哪里去看病?大多數人的選擇是:不管大病小病,首選公立大醫院。而社區醫療機構,往往遭遇冷遇。所以,大醫院往往人滿為患,而社區醫院卻有些冷清。
在我們抱怨看病太擠了的時候,也許并沒有意識到,正是我們自己的就醫習慣,造成了“看病太擠”的窘境。
今年,我省將組建醫療聯合體,推進分級診療作為重要的改革措施加以推進,分級診療正漸行漸近。
分級診療
簡單地來說就是“小病在社區、大病去醫院”.自2009年中國進行新一輪醫改以來,這種模式正在中國各地逐步變成現實。
我省已將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遵義市第一人民醫院作為貴州省建立區域醫療聯合體試點單位,并組織開展組建區域醫療聯合體試點工作。
聯合體內建立了新型城鄉醫療衛生管理模式,在衛生資源總量不變的情況下,主動提高資源運行效率和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質量。實行統一的基層首診、分級診療、雙向轉診制度。引導居民在基層首診,按照患者自愿、分級診治、連續治療、安全便捷和減輕費用負擔的原則,建立重癥患者轉上級醫療機構救治,恢復期患者轉基層醫療機構康復的雙向轉診制度,有效降低醫療費用。同時,借助主體醫院的品牌、人才等影響力,吸引患者基層就醫。既提高衛生資源利用效率,又可降低患者醫療費用負擔,方便基層患者看病就醫。
另外,還建立了聯合體內人員流動機制。通過人才的上下流動,形成良性、可持續性的培養機制,不斷提高基層衛生服務能力。
社區首診
就是社區居民首先在本人選擇的定點社區醫療機構就診,因病情需要轉診的,所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應當及時為患者辦理轉診登記手續。
社區醫院(衛生所)就診情況調查,構建區域醫療聯合體,切實提高區域醫療衛生運行效率,化解二、三級醫院人滿為患和基層醫療機構資源閑置的雙重矛盾,推動城鄉醫療衛生資源共享,逐步縮小城鄉醫療服務差距,實現“小病不出村、常見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的目標。
據省衛生廳調查顯示,在全省數量排名前50位的病種內,有60%以上的疾病是可以在社區醫院就診的,如常見的感冒、發燒、闌尾炎等。
鄉村醫生簽約服務
鄉村醫生簽約服務按照鄉(鎮)衛生院技術人員劃片包村指導、村衛生室鄉村醫生包戶包人的原則,建立穩定的契約型服務關系,以轄區內老年人、嬰幼兒、孕產婦、慢性病患者為工作重點,每位鄉村醫生簽約的農村居民家庭戶數控制在200戶左右,服務人數不超過1000人。
鄉村醫生負責為簽約居民提供基本醫療、基本公共衛生和轉診等各項服務,也可根據實際情況和能力開展其它個性化服務,并***承擔醫療責任。
相關閱讀:
如何為分級診療鋪好臺階
實現分級診療需***的難題
我國將通過價格調節等手段推動形成分級診療
我國將分級診療制度建設
談如何建立分級診療格局
分級診療體系建設將提速
分級診療 讓看病不再擠
分級診療***“看病難看病貴”
關注分級診療:好醫生如何沉入基層
分級診療 一個美麗的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