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腦卒中大會專訪—王隴德解答醫學媒體如何搭建橋梁
愛愛醫記者:如何規范和推廣腦卒中篩查和防止工作?
王隴德院士:在腦卒中篩查和防止工程中,我們主要通過基地醫院作為一個主體來推廣這個工程。這個基地醫院我們要求必須要有自己的防控網絡,也就是說我們要求每個基地醫院都有自己的一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篩查點和一個鄉鎮衛生院的篩查點。
這樣做一方面可以使基層的患者直接受益;因為我們以往的醫學模式就是縮短患者,你來我給你看病,你不來,我也不找你。
另一個方面我們通過現在的模式基地醫院的醫生必須下到基層去,直接給老百姓來篩查。這種上級到下級去,同時也是一個很好的培訓方式。因為醫學是一個實踐科學,只有你到了他這個環境里,你把他手把手的帶,他才能學的很快,效率才能好。
我們往往下級到上級進修學習,半年或一年后,回去他又不敢做了,因為他沒有那個條件,沒有那個團隊。上級到下級去,在那個環境進行腦卒中的篩查,帶動下級學習和實踐,這樣對篩查的結果也比較規范。
大家都是同一個方式,同一個工作程序。到了哪里,該往哪走,這都有明確的規范。這樣保證工程的質量也保證對患者的篩查水平。
愛愛醫記者:如何通過媒體搭建醫學行政部門、醫院及患者之間的橋梁?
王隴德院士:我們希望你們把科學的知識以最簡單的,最淺顯易懂的,最能夠操作掌握的展現給老百姓,讓老百姓一聽就會,一聽就能夠理解,就能夠接受。這就要衛生專業人員和媒體必須聯合行動。
媒體知道患者需要什么,知道他在想什么。專業人士的講解一般都很高深,講的是一些專業的東西,患者用不了,所以需要中間有一個媒介來作為醫學專業人員和患者之間的橋梁,從而使醫學專業人士的講解的東西能夠讓患者聽明白,能操作。媒體作為這個橋梁應該把從會議上得到的信息轉化,讓普通的老百姓都能聽懂,能操作。
我們要做到媒體和專業人士結合把知識搞的淺顯易懂,老百姓最容易掌握。同時提醒大家慢性病的變化是多年積累的,就要進行一級預防,在預防的過程中,多種慢性病在變化,這就要建立體檢的過程。去查自己發生了哪些變化,因為這些變化是沒有癥狀的。這種變化能查出來就完全可以進行腦卒中的控制的。這就需要專業人士和媒介進行協調。這個可以是一個媒介與專業人士的接口,可以多做溝通。
好了,謝謝!
愛愛醫記者:謝謝您!
專家介紹:
王隴德,男,1947年1月生,漢族,河南省開封市人。
1969年畢業于原蘭州醫學院醫療系;1982年畢業于中國醫學科學院,獲醫學碩士學位。1980年作為交換學者,赴美國紐約市大學西奈山醫學院進修兩年。1982年歸國后,一直從事衛生行政管理工作,歷任甘肅省衛生廳副處長、副廳長和廳長,1995年調任國家衛計委副部長,自1998年至2007年任國家衛計委黨組副書記、副部長。王隴德200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工程管理學部院士。
2012’腦卒中大會愛愛醫專訪:
最新!醫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萬增加到2023年的19....[詳細]
連續工作滿15年或累計工作滿25年且仍在崗的鄉鎮衛生院專業技術人員,在滿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