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癥狀性腎結石是指病人無癥狀但影像學上發現有結石。這些病人是癥狀性腎結石發作的高危人群,其中有的可以自發地排出結石,而有的因為結石癥狀頻繁發作常需手術。因此,預測無癥狀腎結石是否會發作有重要意義。
美國梅奧診所的 Selby 等進行了一項前瞻性隊列研究,以確定 CT 上能夠預測結石癥狀發作的最佳結石負荷特征。研究發現結石總體積最能預測未來癥狀性腎結石的發生,該文章于近期發表在 Urology 雜志上。
研究納入梅奧診所 2005 年 10 月到 2009 年 12 月期間進行 CT 掃描的 550 位無癥狀腎結石患者,研究人員用結石數量、最大結石的直徑、結石總體積、雙側的結石來定量研究結石負荷。
結果發現在隨訪期間,在 CT 掃描后中位時間 4.7 年內有 230 位病人(43%)有過一次腎結石發作。結石負荷依據結石數量四等分為 0-1、 2-3、4-6 和≥7,依據結石最大直徑四等分為 0-1、2-3、4-6 和≥8mm 四個級別,依據結石總體積四等分為 0-8、9-78、79-280 和 281 mm3,48% 的病人有雙側結石。
在單變量分析上,結石數量、最大結石的直徑、結石總體積、雙側的結石的每一四等分癥狀性結石發生的風險比 (HR) 分別為 1.30、1.26、1.38、1.80,均有統計學意義。而在多變量分析上只有結石總體積有統計學意義(HR:1.35),可以***預測癥狀性結石的發生。
另外還發現在兩次 CT 掃描之間有間歇性的結石發作的病人,其結石總體積增加較快(>570mm3 每年),這些病人大多數出現了癥狀性腎結石。
以上結果可以看出:相比結石數量、最大結石的直徑、存在雙側結石,結石總體積是定量結石負荷的最佳影像學特征,通過 CT 測量結石總體積可預測未來癥狀性腎結石的發生。
Selby 等指出無癥狀腎結石患者可通過 CT 平掃,測量結石總體積,根據結石總體積采取治療措施來預防癥狀性腎結石的發生。曾發生過結石的患者定期 CT 平掃隨訪,可以預測未來結石發生的風險。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結石總體積每年增加 >570mm3 和<570mm3 的患者,未來 3 年內發生癥狀性結石的風險為 84% 和 46%.不過,這種預測會增加額外的放射暴露和 CT 隨訪的費用,因此這樣的預測是否合理目前仍不清楚。
糖尿病患者易形成心血管疾病及非心血管疾病并發癥。在不同的研究中,急性腎損傷...[詳細]
Eculizumab可用于治療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癥(PNH),通用名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