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鬧白不鬧,鬧了不白鬧”,與不少城市一樣,中山曾一度醫鬧猖獗,鬧得醫院無**常提供醫療服務。2012年,中山轉變治理理念,吃透國家、省相關法律法規精神,出重拳整治醫鬧,**機關變“事后打擊”為“事前防鬧”,如今80%的醫療**都能在醫院內調解解決,中山已2年不見醫鬧,成功創建“無醫鬧城市”,其個中經驗值得探討。
在所有的社會基層矛盾中,醫患矛盾尤其引人注意,特別是近年來國內多起殺醫、傷醫甚至押著醫生游街事件,引人反思,現在的醫患關系,究竟怎么了?
作為珠三角城市之一,中山的醫療、治安等環境并無特殊,醫鬧一度猖獗。2012年4月開始,中山***多項措施整治醫鬧,近兩年來該市無一起醫鬧事件。也是這兩年,各地陸續爆出醫鬧事件,醫護人員受辱受傷,白衣天使成了“**”。
中山,在這種背景之下悄然創建“無醫鬧城市”,讓醫鬧這個基層矛盾銷聲匿跡。中山秘訣何在?這種將大矛盾化小、小矛盾化無的基層治理經驗是否可推廣**?帶著諸多疑問,近日,南方報業聯合采訪組深入中山多地調查走訪。
為什么是中山?
用好現行法規 出警有法可依
為了解決醫鬧問題,各地想過不少點子。部分有立法權的城市甚至打算通過立法嚴禁醫鬧行為,“立法治醫鬧”在今年全國“兩會”上被頻頻提及。有專家提出,一大難點在于醫院是內保單位,**機關不能出警處置醫鬧。
然而,無立法權的中山,***一系列整治醫鬧的措施,依靠的正是現有法律法規。中山曾對現有法律法規及國家、省文件做過專門梳理。其中至少有11項可為整治醫鬧提供依據—如《企業事業單位內部治安保衛條例》中明確“教育、科研、醫療單位和大型文化、體育場所是治安保衛重點單位”“單位內部治安保衛人員應制止發生在本單位的違法行為,對難以制止的違法行為以及發生的治安案件、涉嫌刑事犯罪案件應當立即報警”,“**機關接到單位內部發生治安案件、涉嫌刑事犯罪案件的報警,及時出警,依法處置”等。這些正是中山制定20多個相關文件的依據。
“不是沒法,而是以前我們有法沒依。我們***的一些舉措,所做的一些改變,絲毫沒有脫離現行法律、規定。”中山市副市長、**局局長譚培安解釋。為此,中山轉變治理思路,從以前的只重事后打擊,轉為現在的事前防鬧于未然,即“**機關明確告訴你‘不許鬧。
表面看來,事中、事后取證處置也是依法打擊,卻未抓到醫鬧的根本。按《企業事業單位內部治安保衛條例》的規定,**機關接到單位報警后不依法履行職責,致使公民人身、財產和公共財產遭受損失,對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責。譚培安認為:“發生醫鬧不制止、放任醫鬧是**機關的失職”。
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精神,中山結合實際定義了醫鬧的9種情況,一旦發現情況“早發現、早介入、早控制、早疏導”。
如果執意醫鬧,**機關將使用3:1的警力比例將相關人員強制帶離,特別是針對職業醫鬧。以前在中山一些主要醫院附近盤踞著職業醫鬧,事成后他們抽成竟達六成。如今,一旦發現職業醫鬧參與,警方就會將其帶回派出所說服教育,登記在冊。再發現其參與醫鬧,將依法嚴厲打擊。警方透露,沒了牟利空間,目前醫院附近的職業醫鬧也就離開中山了。
“醫調委出面、提升醫療服務水平,中山以前也做過這些工作,包括現在國內其他城市也這么做,為什么效果不佳?關鍵還要**機關敢作為、敢擔當,讓醫療**走上依法解決的正常軌道。”中山本地人對**出手打擊醫鬧大多贊許認可。
“不鬧白不鬧,鬧了不白鬧”,這是之前不少醫鬧者的想法。如今**機關不許鬧,80%的醫療**都能在醫院內調解解決。
醫鬧“鬧”了誰?
最終侵犯的是患者就醫權利
對前些年發生過的醫鬧事件,中山市博愛醫院副院長付四毛幾乎每一單都記得清清楚楚。
2009年,一名患先天性心臟病的9個月男孩來醫院看病,高燒40℃,醫生建議去ICU,家屬不肯,不到兩個小時,男童病亡。這下家屬火了,圍住醫生辦公室不肯離開,20多人砸門、哭鬧,年長家屬對醫生說:“你們去哪我去哪,你們吃飯我也跟著吃。”
砸桌椅、恐嚇醫生,這些人幾乎天天來,火候卻掌握得很好,沒動手打醫護人員,警察出警后沒辦法。“鬧得醫生不敢來上班,其他病人被吵鬧得休息不好。后來實在沒辦法,我們拿出5萬元,但這件事我們并沒過錯,如果走法律途徑,醫院可能不需要掏錢。”顧及到醫院秩序、社會影響等方方面面的因素,醫院最后“認栽”。
后來醫院才了解到,孩子父母是外地人,“家屬”都是從老家花錢請來的。
部分醫鬧事件背后,不斷出現職業醫鬧的身影。有的家屬本想心平氣和解決醫療**,結果被職業醫鬧一攛掇,步步為營、軟硬兼施逼醫院就范。“職業醫鬧和家屬有協議,最后從醫院拿到錢,大部分都被職業醫鬧分走。”
僅在2012年第一季度,中山市城區就發生了5起規模較大的醫鬧事件,還呈現出職業醫鬧插手操縱的特點,嚴重干擾醫院正常秩序。
醫鬧究竟鬧了誰?接受南方報業聯合采訪組采訪的多名醫院負責人、**相關部門負責人認為,醫護人員人身安全受威脅人人自危,無法精心醫治患者,本需靜養的患者們被吵鬧得無法休息,醫院不能正常運轉。鬧起來的家屬無心生活工作,投入成本搞醫鬧,必須收回“本錢”。說到底,醫鬧最終侵犯的是患者們最基本的就醫權利和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這是典型的基層社會矛盾,亟待解決。
**去哪解決?
堵與疏相結合 暢通法律渠道
針對實際情況,2012年以來,中山制定20多個相關文件,為處置醫鬧、醫療**和創建平安醫院提供了明確的依據與指引。
無醫鬧,并不完全等同于無醫療**。在中山采訪時,中山相關負責人多次明確表示兩者的區別。只要有醫療行為存在,醫療**總是難以避免,解決**的最好辦法就是依照法律。
中山“三措并舉”,除了**機關主動防鬧于未然外,衛計委門強化醫療機構醫德、醫風、醫技建設,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醫療**發生;司法部門牽頭健全第三方調解機構,暢通醫療**依法調處渠道。
中山市司法局副局長鄧春林介紹,由司法部門牽頭,中山各鎮區成立醫療**人民調解委員會(簡稱“醫調委”),180多名人民調解員專門調處醫療**,大的**必要時進入司法程序。市級層面還從多部門抽調專業人員組成法律顧問專家庫、醫學顧問專家庫,為醫調委提供智力支持。
中山市衛計局局長雷繼敏介紹,強化對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的準入管理和日常監管,以單病種臨床技術路徑管理和加強臨床護理為突破口。在與患者溝通方面實行“首訴負責制”,有專門部門統一受理處理投訴。
目前中山全市29家鎮區級以上醫院列為治安保衛重點單位,設立警務室,加大警力配置和巡邏防控,人防、物防、技防,設置醒酒室、投訴接待室和專業護院隊。同時集中打擊醫托、黑救護車等。
相關閱讀:
粵中山創“無醫鬧城市” 被指難**
成為無醫鬧城市 廣東中山有何秘訣?
粵中山兩年無醫鬧 出警民警人數為醫鬧的3倍
"無醫鬧城市"是一面鏡子
“無醫鬧城市”的第一道防火墻
從中山市兩年“零醫鬧”中學什么?
“醫鬧不可取”要用細節的方式說清楚
不應該用“醫鬧”來解決醫患**
明確醫患舉證責任 防止**變醫鬧
智慧醫療:給醫鬧來一針“鎮定劑”
最新!醫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萬增加到2023年的19....[詳細]
連續工作滿15年或累計工作滿25年且仍在崗的鄉鎮衛生院專業技術人員,在滿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