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在醫療上的民生投入太少,導致醫療福利很少,納稅人覺得自己看病掏的比例太高,無法承擔。而且,一方面**公共醫療支出嚴重不足,據統計,從90年代下半期到現在,**財政投入在全部醫療支出中所占比重僅為15%-18%左右,占GDP不到1%。而發達國家對公共醫療財政投入則占GDP近8%。 另一方面卻又嚴重分配不公,相當部分福利資源被一小部分特權群體享用,而最需要國家福利救助的低收入人群反而沒有什么福利,當然看不起病。
另外,說到看病難,醫患雙方也是各有苦衷。徐勇等委員就認為,“看病難”事實上是“看名院名醫難”,中小醫院看病并不難。而患者則說,現行的醫療體制使得資源都向更有權力的大醫院傾斜,許多中小醫院混亂得像黑診所,而大小醫院的收費又沒有拉開,自然都往大醫院擠。
一些醫界人士舉例說,國外也普遍看病難,看病貴。本人因為近些年都在香港生活,說說我的親身就醫經歷。一般的小病,學校有診所,也有社區醫院,醫生都和大醫院一樣很專業。我在學校診所就醫,每次20港幣,別的一概不管,一般隨去隨看。一般小病都在社區醫院解決,按計劃預約,大病上報到大醫院處理,很有條理。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亞藥理學會和英國藥理學會主辦的澳-英聯合藥理...[詳細]
2月28日,GW制藥宣布美國FDA授予該公司用于治療兒童Lennox-Ga...[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