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醫院改革,是下半年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點工作之一。
今年,醫療界備受爭議和關注的兩大事件:
第一:醫務人員收入減少。
今年“醫護降薪潮來了”“降薪30%,工資還不如七年前”“集體降薪”等文章標題時不時出現,“愛愛醫”也曾受到過不少醫護人員的真實反饋,降薪這件事并非是空穴來風,而是確實存在,只是不同的醫院具體情況不一樣。
我們都清楚,醫務人員降薪與否、下降幅度等,一方面和其所在的醫院醫療水平、科室、醫院管理等息息相關。另一方面也與當地的醫療服務定價有一定關系。這些年,醫療服務項目主要采取的是成本定價法,和藥品、醫療器械、醫療耗材等掛鉤,這也就導致醫護人員的技術價值被低估,從而發生了醫護人員技術價值和導向嚴重不符的情況。
因此,為了解決上述問題,相關部門一直在積極探索薪酬體制改革。
7月24日,國家衛健委等六個部門聯合引發了《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23年下半年重點工作任務》(以下簡稱《任務》)明確:今年下半年深化醫改的重點任務和工作安排。
《任務》中明確提到:要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深化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
推動各省開展2023年度醫療服務價格評估,符合條件的在總量范圍內,優先將治療類、手術類和部分中醫服務項目等納入調整范圍,及時作出價格調整。
同時,指導地方落實公立醫院內部分配自主權,在核定的薪酬總量內,公立醫院可采取多種方式自主分配,結合實際向群眾急需且人才短缺的專業傾斜。合理確定內部薪酬結構,注重醫務人員的穩定收入和有效激勵,進一步發揮薪酬制度的保障功能。
強調嚴禁向科室和醫務人員下達創收指標,醫護人員薪酬不得與藥品、衛生材料、檢驗、化驗等業務收入掛鉤。探索實行公立醫院主要負責人年薪制。
這也就意味著,今后醫生的收入未必于業務水平絕對掛鉤,而是往緊缺類科室傾斜,此外還會“聯動三明醫改”將負責人與普通醫生的收入拉平,將強勢科室與普通科室的收入拉平。
此外,《任務》還表明,要強化公益性為導向的績效考核。發揮績效考核指揮棒作用,繼續組織做好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績效考核,統籌開展以公益性為導向的考核評價有關工作,重點考核醫療質量、運行效率、持續發展、滿意度等,考核結果和醫院等級評審、醫保支付、工資總額等掛鉤,引導公立醫院堅持公益性、落實功能定位,促進公立醫院沿著公益性的正確方向改革發展。
第二:醫療界的反腐力度加強,不斷有醫院一把手落馬的消息傳出。
據不完全統計,截止日前已有超150名醫院一把手落馬,除外,衛健委、醫保系統等同樣也有相關人員落馬傳出,也被列為打擊腐敗的對象。
為了糾正、遏制醫療行業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任務》首次將“廉潔”、“醫藥領域腐敗”等表述納入下半年醫改的重點工作。
《任務》明確,要加強醫藥領域綜合監管,加強行風建設,凈化行業風氣。其具體要求如下:
1.指導公立醫院黨組織強化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防范廉潔風險。
2.制定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強醫藥衛生領域廉政建設的指導性文件。持續加強行風建設,推進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治理長效機制建設,進一步凈化行業風氣。
3.開展打擊欺詐騙保專項整治和種植牙收費治理。
4.加強醫藥領域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監管,規范民營醫院發展。
當然,改革的實施肯定離不開國家的投入。為此,《任務》解讀的文件中明確提到,會逐步加大政府衛生投入力度,加強政府對基本醫療保障的投入,夯實公立醫院公益性基礎。
來 源 | 愛愛醫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備注來源
最新!醫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萬增加到2023年的19....[詳細]
連續工作滿15年或累計工作滿25年且仍在崗的鄉鎮衛生院專業技術人員,在滿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