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楊慧霞副教授等人經過20多年對妊娠期糖尿病完整資料進行刻苦鉆研,用于創新,大膽嘗試,得到了研究結論:早期篩查并有效的降低血糖治療對延長妊娠期,促進胎兒肺成熟,減少并發癥有更好的療效。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婦產科從1988年開始對孕期糖尿病篩查并進行系統孕期管理。在管理中發現妊娠期高血糖對母兒危害很大,特別是影響胎兒肺發育成熟,使新生兒出現呼吸窘迫綜合征(RDS)而死亡。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楊慧霞副教授等人對該院20年間妊娠期糖尿病完整資料進行研究,證實早期篩查并進行有效地降血糖治療,是延長妊娠期、促進胎兒肺成熟、減少并發癥的關鍵。
據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楊慧霞副教授介紹,孕婦降低血糖的標準應低于非孕期的正常值。一般在孕期36周前,餐前及夜間血糖降到每升5.6毫摩爾以下,餐后兩小時血糖在每升6.7毫摩爾以下,就達到了控制滿意的程度,基本上可保證母兒雙方安全。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患隱性糖尿病的人增多,加上妊娠期容易引起糖代謝紊亂,患妊娠期糖尿病的孕婦逐漸增多。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婦產科門診1999年對該病的檢出率從80年代的0.24%增到3.31%,提示早期篩查十分必要。在孕期血糖控制過程中,對經飲食調節血糖控制效果不好的孕婦,楊惠霞副教授等人突破孕期不宜用胰島素降糖的傳統認識和做法,大膽采用胰島素進行治療,效果明顯。由于國內醫院目前還不能普遍開展孕期血糖篩查孕期管理,為防止胎死宮內,行羊膜腔穿刺促胎兒成熟仍是必要手段,但該研究還提示,羊膜腔穿刺的次數與宮內感染的發生有非常密切的關系。
最新!醫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萬增加到2023年的19....[詳細]
連續工作滿15年或累計工作滿25年且仍在崗的鄉鎮衛生院專業技術人員,在滿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