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稱改革還在探索中,希望尋求突破!
最近,各地的高級職稱評審陸續開始,評審條件備受關注!
10月19日,湖南衛健委發布關于《湖南省衛生系列執業醫師晉升副高級職稱前下基層服務工作實施辦法(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稿中對于醫生晉升下基層,予以了明確的規定。
全省城區(含縣城)所有二級及以上公立醫療衛生機構、三級民營醫院年齡50周歲以下(截止至申報當年12月31日)的執業醫師,不分編內編外,含臨床、中醫、口腔、公共衛生類別。
上述人員在晉升副高級職稱前,應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累計服務一年以上,每次連續服務不少于3個月。
執業醫師注冊后曾在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或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工作滿一年且經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所在地縣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出具相應證明的,視同完成下基層服務。
下基層服務期滿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平臺上錄入執業醫師下基層服務期間工作量等相關信息,由派出機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及所在地縣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作出考核意見。考核結果分為合格、不合格兩個等次,考核合格者方可申報副高級職稱,不合格者視為未完成下基層服務任務。在不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完成下基層服務的,要分別進行考核。
出臺此政策的初衷是,希望能夠鍛煉“城市醫院醫生”的同時,還能夠提升基層醫療單位的衛生服務水平。
近年來,安徽、山東、貴州、云南等省市都發布相應的措施。
云南省:基層服務累計滿一年
10月17日,云南省衛健委也發布了一則《云南省衛生健康委關于開展2023年度衛生技術高級職稱申報評審工作的通知》。在高級職稱申報評審工作材料要求中提到:
到基層服務累計滿一年證明,須經被服務單位及其上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審核并加蓋公章。對曾在衛生院(所)或一級醫療衛生機構工作滿1年的,可視同已完成基層服務的時間。
貴州省:晉升高級職稱前,累計服務2年
2023年7月27日,貴州省衛健委下發了《關于做好2023年度全省衛生專業技術職務高級任職資格申報評審工作的通知》表示:要建立和完善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截止申報評審當年9月30日前男不滿55周歲、女不滿50周歲)服務基層長效機制,緊扣“鄉村振興”戰略,引導衛生專業技術人員服務基層。省、市級醫療衛生機構衛生專業技術人員(醫、藥、護、技)晉升高級職稱前,須到縣級及以下單位連續服務1年以上,累計服務2年。
安徽省:晉升副高累計1年及以上
安徽省衛健委發布了一則《關于執業醫師晉升副高級職稱前服務基層有關問題的通知》,其中提到:
在安徽省所有縣級及以上醫療衛生機構(含社會辦醫)工作的執業醫師(以下簡稱執業醫師)在晉升副高級職稱前,應當在中級職稱任期內,到縣級及以下或者對口支援的醫療衛生機構提供累計一年及以上的醫療衛生服務。
晉升副高級職稱后,在縣級及以下或者對口支援的醫療衛生機構提供醫療衛生服務累計6個月以上的,同等條件下優先晉升正高級職稱。在縣級醫療衛生機構工作的執業醫師,須到鄉鎮或村提供醫療衛生服務。
山東省:晉升副高需累計1年以上
山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了《山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關于組織做好2023年度衛生系列高級職稱評審工作的通知》。
要求執業醫師晉升為副高級技術職稱的,應當有累計一年以上在縣級以下(不包括縣級)或者對口支援的醫療衛生機構提供醫療衛生服務的經歷。
對于這樣的規定,來自云南的一醫生表示:下鄉支援一年如果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我們也覺得可以,但是現在多少地方變成流放一年,沒有收入,沒有機會讓你施展,甚至有的地方不需要這種支援。
當然也有來自基層的醫生表示:來自大醫院的醫生確實會給我們帶來新技術和新思路,但有些人就像在走過場,一周就只來兩天,而且他們不是上級醫院的,我們也沒辦法。
為此,有同行表示很擔憂,下基層服務一年會不會流于形式,與設立的初衷背道而馳?
這些年,關于廢除職稱評審的呼聲不斷,但顯然這并不太現實,該如何破解當前的局,是大家應該思考的主要問題。
10月19日,國家衛健委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了當前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的相關情況。同時也推薦協和經驗,或將成為醫院職稱改革的新出路。
衛健委體改的副司長薛海寧在會中表示:“為了推動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我們采取點面結合的方式在統籌推進。
從國家層面,國家衛健委聯合有關部門印發了在醫療服務價格改革、醫保支付方式改革、薪酬制度改革、醫務人員職稱制度改革等方面的政策文件,同時推進了一系列的高質量發展行動,引領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方向。
在省級層面,國家衛健委推動11個綜合醫改試點省,以省域為單位,率先探索各級各類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路徑和模式。
在地市級層面,會同財政部分兩批確定了30個城市,實施公立醫院改革與高質量發展示范項目。
在醫院層面選擇了14家大型高水平公立醫院開展高質量發展的試點。本次發布會,協和醫院和華西醫院作為14家高水平試點醫院的代表。
針對記者提出的“協和醫院在人才培養和激勵方面有哪些舉措”這個問題,北京協和醫院副院長韓丁回答到:協和醫院堅持適才適所,適類適法,健全人才工作體系。
醫院編制了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配套了相適宜的待遇,改革薪酬分配制度,主要體現崗位職責和知識價值,實行了協議工資制和項目薪酬制,引育體制更加完善,激勵機制更加靈活。
同時改革職稱評聘制度,試點醫師類職稱增設了醫療型、教學型、醫教研復合型崗位。醫院也開展了科研人員自主評審,使職稱晉升的通道越來越寬,醫師的職業前景也更加多樣。
這一點,對于當前大多數醫院單一、狹窄的晉升通道而言,確實是一個值得借鑒的新出路。
但成與否還得等到試行后的情況,在這里需要強調的是:沒有十全十美的政策,只有在實施的過程中不斷完善,不斷改革,盡量做到最好。
醫改是一個長期、檢具有復雜的工程,也是世界各國的大難題,為此希望各位多一些理解和耐心,當然也希望相關部門聽聽基層最真實的聲音。我們都有共同的期許,勁往一處使,才有可能創造出奇跡!
來 源 | 愛愛醫綜合整理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違規、侵權請聯系我們,轉載請備注來源
最新!醫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萬增加到2023年的19....[詳細]
連續工作滿15年或累計工作滿25年且仍在崗的鄉鎮衛生院專業技術人員,在滿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