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結核的病理改變及治療特點?
2018-05-30 09:02
閱讀:1404
來源:骨科主治醫師870問
作者:人***天
責任編輯:人間四月天
[導讀] 膝關節結核的發病率較高,僅次于脊柱結核而居六大關節之首位。
膝關節結核的發病率較高,僅次于脊柱結核而居六大關節之首位。膝關節由股骨髁及脛骨平臺與中間的半月板構成,內外惻半月板雖然增加了脛骨平臺的深度,但從力學角度來看,膝關節骨性結構仍然是很不穩定的,但其前方有股四頭肌,后方有胭繩肌,內、外側有側副韌帶,關節內還有前、后交叉韌帶等結構來加強,從而維持了生理狀態下膝關節的穩定性。由此看來,膝關節的穩定不是依靠骨,而是依靠強大的肌肉和堅強的韌帶??梢?當膝關節結核時,即使骨破壞很少,如其韌帶被破壞,則膝關節的穩定性必將受到嚴重影響。
膝關節是全身最大的關節,滑膜量最多,在股四頭肌下方形成一個巨大的滑膜囊一髕上囊。因此,膝關節滑膜結核較多見而且關節內滲出量也較大。膝關節位置表淺,缺乏肌肉保護,故嚴重病變時可使膿腫穿破皮膚形成竇道,有時形成多個竇道,并迅速形成混合感染。單純滑膜結核經系統全身抗結核治療后80%患者可治愈。
從而保留膝關節功能。局部治療可以穿刺抽出滲液,而后向關節腔內注入異煙肼200~300mg,必要時可加鏈霉素1.0g,以加速治愈。若以上治療不能控制結核病變進展,可進行單純滑膜切除術,術后繼續抗結核治療,早期功能練習,防止關節活動范圍損失過多。對單純骨結核者,當骨質破壞較重,有形成全關節結核可能性者,可盡早行病灶清除術,手術不進入關節,可防止結核向關節內播散,保留關節功能,若病灶清除后殘留空腔過大,則可向其中置入松質骨,以加速病灶愈合。術后石膏固定10~12周,以后逐漸不負重練習關節活動。雖為全關節結核,但關節破壞不重者,也可進行病灶清除。對于病變破壞嚴重者,在病灶清除后同時進行膝關節加壓融合術。融合時膝關節應保持外翻5°~10°,屈曲5°~15°,切忌內翻,加壓針一般四周后拔除,繼后石膏固定8-~10周。對骨骺尚未閉合的少年兒童,則僅行病灶清除,不做關節融合術。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