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接近足月出生的中等到嚴重程度的進展性缺氧性腦病嬰兒,推薦實施治療性低低溫。應使用明確規定的、與具有新生兒重癥監護設施和跨學科治療能力的機構所使用方案相似的方案。在具有明確治療方案的指導下開始降溫。
倫理學問題
新指南回顧了長時間心臟驟停的新生兒復蘇的持續時間。對沒有心跳的新生兒,如果復蘇10分鐘后仍然監測不到心跳,可考慮停止復蘇。當出現與孕周、出生時體重或先天畸形有關幾乎明確會導致早期死亡,以及患有發病率高而極少可能存活的疾病時,可以不予復蘇。
與心肺復蘇相關的幾個重要問題
CPR技術和設備更新進展
為了在復蘇期間提高心臟驟停患者的灌注壓進而提高存活率,替代傳統人工CPR的設備已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與傳統CPR相比,這些技術和設備需要訓練更多人員,或能在特殊的環境中使用。受過良好訓練的救援人員應用這些CPR替代技術和裝置可能會改善一些特定患者的血液動力學或短期存活率。
急救設備最近已成為一些臨床試驗的焦點。院外心臟驟停患者應用阻力單向活瓣裝置(ITD)提高了自主循環恢復率和短期存活率,但無論是存活出院率還是神經功能完好存活率,都沒有明顯的改善。一個多中心、前瞻性、隨機對照臨床試驗比較了壓力分散帶CPR(即Autopulse)與人工CPR在院外心臟驟?;颊咧械膽?。他們發現,應用Autopulse并沒有提高4 h存活率,相反患者的神經功能預后更差。目前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證實是否是場所的特殊因素或該設備的使用經驗影響了Autopulse裝置的有效性。
一系列研究機械活塞裝置的病例報道顯示了不同程度的成功率。為防止復蘇延遲和最大化地提高復蘇功效,必須對CPR設備使用者進行初始訓練、持續監測和再培訓計劃。迄今為止,對院外心臟驟?;颊叩幕A生命支持來講,還沒有任何一種設備顯示比標準的傳統(人工)CPR更具有優越性。
教育對提高C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