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知名媒體發布了一項針對13000名以上醫生的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半數的醫生選擇“想要離開,卻無路可走”作為自己2015年的關鍵詞。對于這個結果,小編感觸良多,卻又不知從何說起,在此分享一名醫生的獨白。
想要離開,卻無路可走
小時候,母親告訴我,醫生是一種高尚而偉大的職業,他們懸壺濟世,救死扶傷。這在我幼小的心靈深處埋下了種子,要成為一名醫生,成為一名高尚的人。
于是,多少個夜晚,我挑燈夜讀。
十年寒窗,我苦中作樂,每每想要放松懈怠時,兒時的夢想總會提醒我:堅持吧,為了你的夢想。
當所有的努力換來一紙錄取通知書,我歡呼雀躍,仿佛看到了夢想照進現實的光。
本科五年,碩士三年,我像高中一樣辛苦。
盡管我知道當我在教室,圖書館,實驗室的時候,我的高中同學可能在打球、打游戲或是在陪女朋友逛街。
當我在病房孤獨的度過情人節時,我的高中同學可能早已抱得美人歸。
我只能拿一把尺,反復丈量教材的厚度,丈量它們在我心理的分量。
終于,我成為了一名醫生。
終于,我成為了可以救死扶傷的戰士。
可我有了加不完的班,從未完整休過的長假,無法陪伴家人的新年。
可我常常饑腸轆轆,因此患上了胃病。
可我總要面對無盡的責難與謾罵。
當我看到2015年度關鍵詞中“想要離開,卻無路可走”的選項時,我開始思索,醫生這個職業到底給我帶來了什么。
是尊重嗎?
我忘不了患者急切的眼神和痛苦的淚水,我動容;可我也會記起任憑患者家屬扯著我的領子撕破我的白大褂也絲毫不能還手時的無助,我恐懼。
是信仰嗎?
我忘不了當初將右手舉在耳邊時擲地有聲的誓言,誓為人類健康奉獻自己的力量;可我也會記起一次次被輿論推到風口浪尖時鋪天蓋地的惡語相向。
是成就嗎?
我忘不了那臺全力救治7小時的手術成功結束時大家臉上欣慰的汗水,可我也會記起當我走出手術室說出那句自己也最不想聽到的話:“對不起,我們已經盡力了”的時候,落在我身上如雨點般密集的拳頭。
是快樂嗎?
我忘不了19床王奶奶出院時拉著我的手夸我時我內心盛開的花朵,可我也記得在受到一次次辱罵、冷眼時,我從委屈到漠然的心情。
想要離開,卻無路可走。或許這才是我心底的吶喊,是我內心最真實的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