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好醫生”的定義,現在社會上有很多說法,比如高超的技術、良好的溝通、關愛患者等等,而“醫生”不僅僅是一個職業稱謂。“醫”是治病的意思,“生”是指人的生命歷程,醫治人生的各種疾苦謂“醫生”.那么一個好醫生應該具備哪些特質?
做一個好醫生必須具備“四心”,即愛心、責任心、求知心、淡泊之心。
求知心是基礎。醫術要精良,這是基礎。精良的醫術需要有扎實的基本功,要多學、多看、多記,不僅如此,醫學還需要探索,這也要求一名好醫生需要一顆求知心。醫學存在很多未知性,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分鐘將要發生什么、下一步將會出現什么,醫學的魅力也在于它的未知性,它總能吸引著人類產生無盡的好奇心,去探險,去求解,去尋找未知的世界,醫學精神也就是探險精神,無探險精神也就抽去了醫學精神的精髓。
醫學的未知性,還表現在醫學各個領域中,需要醫生周密思考,大膽設想,小心求證,步步排除。醫生還要善于用腦、用心,再用手,盡其所能發揮聰明才智用到為病人解除疾苦的工作中?,F在有些醫生只注重看“片子”、看檢驗結果,豈不成了“片子醫生”,醫生的工作怎么能做好呢?
其次,是責任心。社會上只有兩個職業后面是帶著“德”字的,一個是教師,講“師德”,另一個就是醫生,要講“醫德”.這個“德”字,主要是指責任,敬畏生命的責任。一位好醫生的力量不僅來自于精湛醫術,更來自于對病人疾苦的感同身受。
醫生是個特殊的職業,責任心尤為重要,古今中外,醫生身負“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之重任。一旦醫護人員缺失責任心,患者往往需要用身體健康甚至是生命的代價來承擔。你的一個小小疏忽就會造成嚴重的醫療事故,損害的不僅是患者個人,還會影響他的家庭。
愛心更是重中之重,愛心是醫學人文的基礎,醫學失去愛心,就像一把冰冷的利器,在醫好患者的同時,往往也傷害到患者的感受。醫學本應是一項仁術,千萬不要把它只看作一項科學技術的傳輸,在患者感到病痛折磨而痛苦難耐的時候,醫學是最能體現人道主義魅力的。
同時醫生也不可少淡泊之心。作為一名醫生,如果摻雜了其他的利益因素,就不能專心治病,甚至謀財害命。前一陣子的“死嬰販賣”事件轟動了社會。當被利益蒙蔽的心靈,就會渾濁不清,忘了當醫生的初衷治病救人才是根本。做一名好醫生,不開大處方,做到真正服務于患者,為患者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