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各位醫生是否還記得自己做實習醫生時的樣子?下面這篇文章是一名美國實習醫生寫給未來自己的一封信,寫出了自己實習的艱難和對未來自己的期望。各位不妨也抽幾分鐘回憶一下自己實習的日子,想想自己犯過的錯、接受的幫助以及曾經對自己的期許。最初的夢想,你實現了嗎?
親愛的普若內:
當你讀到這封信的時候,也許你已經成了一名嚴肅的高級主治醫生,每天疲憊不堪;或者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成為一個古怪的列車長,總喜歡把鞋擦得锃亮,沒事還喜歡寫小說。不管你現在過著怎樣的生活,都請你騰出5分鐘的時間,找個地方坐下來放輕松,暫時忘記窗外的風景,回憶一下當年你做實習醫生的日子。
想想當年那個一臉稚氣的實習生:剛學會穿西裝打領結,又叛逆又興奮,每次自我介紹時都結結巴巴的。轉眼已經這么多年過去了!在醫院的頭幾天多么可怕,簡直可以上演一出希臘悲劇了。大家都希望你懂點什么。這想法真不錯!你確實在醫學院學過了PT和PTT了,但是當眼光敏銳的護士讓你調整肝滴素時,你卻傻眼了。
在這個數字化的時代,為什么我們還要在每個清晨出現在每個病人身邊?難道我們的主治醫生和住院醫生被下了詛咒,在他們無所不能的電腦上就是看不到現成的信息?更糟糕的是要一遍一遍給護理人員講解這些信息。不過幸好,這樣雞毛蒜皮的小事你沒做太多。在極少數的情況下,你真的略懂一二。但是一面對那些高深莫測的主治醫生,他們銳利的目光中讓你覺得自己的智商又回到了蠑螈的水平。
之后就是每個實習生都聞風喪膽的寫病歷,一板一眼按規定寫。難道病人真的需要醫生每天把他們的病歷寫成莎士比亞散文詩?你花在改病歷上的時間可能比診治病人的時間還要多。
傳呼機**也是實習生的“必修課”。實習中,傳呼機的聲音像毒素一樣,漸漸地在你的神經組織中根深蒂固。到年中的時候,就算沒有聽到傳呼機的聲音,你的聽覺神經也會在沒有**的情況下自己制造**。你最好的朋友得了可怕的“傳呼機-創傷應激障礙”,就連在輪休的時候也有可怕的聲音,聽到細小的聲音就跳了起來,強迫癥一樣不斷檢查傳呼機怕錯過信息,半夜尖叫著醒來。傳呼機的響聲就像一個個噩夢一樣。你開始問自己當初為什么來這里?也有那么幾個瞬間,你后悔自己沒有學性別研究或是英國文學,那樣你面對的就不是人們復雜的身體了。
而最危險的是你隨時都可能變得憤世嫉俗。ICU護理不當、超低的回報、在癌癥面前的無能為力、空前的精疲力竭都會侵蝕你的精神。你成了酒吧里那個脾氣暴躁的人,每天含糊不清、自言自語抱怨生活和醫療行業的混亂。
實習帶來的不適似乎無法避免。而醫生,也像羅馬一樣,不是一天練成的。但是,慢慢的在不知不覺中,經過一年的實習你和你的朋友都成了稱職的醫生。你自己甚至都沒有察覺到,你已經可以順暢地寫病歷了,傳呼機也沒有以前那樣可怕了,你甚至還能逗那些嚴肅的主治醫生和護士發笑。處理胸口疼痛、氣短竟然也變得這樣簡單。隨著能力的不斷提升,最開始的不幸和不足漸漸被喜悅取代。最重要的是,你的人道主義精神、道德標準和樂觀的態度都保持了下來。
當然,沒有那些同事的傾聽和安慰,你是挺不過來的。幾乎每一天,那些主治醫生和住院醫生都穿著閃亮的盔甲,哦,是白大褂救你于水火之中。他們教會你如何處理病人,聽你的發牢騷,幫你分擔任務,并且充分地尊重你。他們幫你分擔了很多你“分內的工作”,因為他們記得自己也曾為肝滴素、“傳呼機-創傷應激障礙”犯過難。
在我實習就要結束的時候,只想寫一封信給你回憶一下這一年的生活,消除那些偏見。如果你現在也成了一名帶領實習生的醫生,請記得你也曾年輕不知所措過,請幫他們一把。想想當年你喜歡的哪些住院醫生和主治醫生,像他們待你一樣對待你手下的實習生。請你真誠地對待他們,以教書的姿態給他們傳授知識,而不是炫耀自己的淵博。請尊重他們的智力,不要以向他們學習為恥。巡房的時候請注意到他們,并與他們進行眼神交流。有時你不經意的微笑就是對他們莫大的鼓勵。讓他們感覺自己是團隊中重要的成員,而不是在記錄一些跟他們自己毫無關系的事。如果你看到他們正在經歷你當時的困境,請告訴他們你的經歷,給他們希望。還有,周末和他們一起喝個咖啡吃點點心也不錯。不過,如果你真的成了一名列車長,請盡情享受你的風景,擦亮你的鞋子,好好寫小說。
愛你的
普若內·辛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