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獲悉,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教授郭曲練課題組運用核酸干擾(RNAi)技術首次構建了一種新載體,對一種關鍵致痛基因實現成功抑制,目前已獲國家發明專利。
相關成果在《基因醫學雜志》、《人類基因治療雜志》等國際權威期刊發表后,迅速引起美、澳等國醫學界的密切關注,評審專家稱其“設計巧妙,有巨大的臨床潛力”。
據了解,自2006年核酸干擾原理的發現獲諾貝爾醫學獎以來,基因靶向治療日益成為國際醫學界競相追逐的前沿,但目前仍處在實驗室研究階段,在慢性疼痛領域未見成功報道。
而中南大學此項成果為該類疾病的基因治療開辟了道路。該療法針對的致痛基因PKCγ,是目前人類已經發現的十余種神經性疼痛致痛基因之一,在神經中樞起著關鍵的信號轉導作用。郭曲練課題組在大鼠試驗中發現,小發夾核酸對目標實施了精確“干擾”,不僅使注射嗎啡產生的藥物耐受性大大降低,而且顯著“阻斷”了PKCγ基因的自身表達,使致痛基因“失效”達6個星期之久。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亞藥理學會和英國藥理學會主辦的澳-英聯合藥理...[詳細]
2月28日,GW制藥宣布美國FDA授予該公司用于治療兒童Lennox-Ga...[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