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受被做哭激烈娇喘gv视频,成人片免费网站,今天高清视频免费播放作文,欧美大片ppt免费

資訊|論壇|病例

搜索

首頁 醫學論壇 專業文章 醫學進展 簽約作者 病例中心 快問診所 愛醫培訓 醫學考試 在線題庫 醫學會議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 > 腫瘤科醫學進展 > 肝癌診斷方法取得重要突破

肝癌診斷方法取得重要突破

2011-11-30 09:08 閱讀:1013 來源:健康報 責任編輯:申瓊鶴
[導讀] 只需抽取1毫升的血液,對于小于2厘米的肝癌診斷準確率高約90%。記者29日從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獲悉,我國醫務人員發現了一種迄今為止特異性、敏感性和可操作性綜合優勢最為明顯的肝癌診斷新方法,研究成果被國際臨床腫瘤領域最權威的學術期刊美國《臨床腫瘤

    只需抽取1毫升的血液,對于小于2厘米的肝癌診斷準確率高約90%。記者29日從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獲悉,我國醫務人員發現了一種迄今為止特異性、敏感性和可操作性綜合優勢最為明顯的肝癌診斷新方法,研究成果被國際臨床腫瘤領域最權威的學術期刊美國《臨床腫瘤學雜志》發表并配發編者按,有望改變目前肝癌篩查傳統方法,大大促進肝癌早發現、早診療,提高患者生存率。

    肝癌因惡性程度高,被稱為癌中之王。我國是肝癌高發國家,全世界50%以上的新發和死亡肝癌患者發生在我國。肝癌起病隱匿,超過60%的肝癌患者在初次就診時已經進入中晚期,從而失去根治性治療的機會,總體5年生存率只有7%左右。目前,臨床上常用的肝癌診斷標記物為甲胎蛋白,簡稱AFP。然而,甲胎蛋白診斷肝癌的敏感度和特異度并不十分理想,在妊娠婦女、急慢性肝炎、生殖腺腫瘤和胃腸道腫瘤等人群中也可能升高。而且,臨床上有40%的肝癌患者甲胎蛋白并不升高,呈現陰性。因此,尋找特異性和敏感性均高的診斷肝癌、特別是早期肝癌的分子標記物,成為臨床研究的重點和難點。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肝癌研究所科研團隊與復旦大學病理系合作,經過3年攻關,終于在肝癌患者血漿中篩選到了由7個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組成的早期肝癌診斷分子標記物。對于小于2厘米的肝癌診斷準確率接近90%,對于甲胎蛋白隱性的肝癌的診斷正確率高達88%。

    課題組研究發現,某些血漿生物標志物的表達量在肝癌患者與正常人、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病人之間存在顯著差異,通過高通量的芯片技術和實時熒光定量PCR技術篩選到7個肝癌相關的血漿微小核糖核酸。論文第一作者周儉教授說:眾所周知,乙肝、肝硬化和肝癌是我國大部分肝癌患者的發展變化過程。研究采用了3種不同的人群作為對照,包括健康人、慢性乙肝、乙肝肝硬化患者,將肝癌發展過程中不同時期的人群均納入了對照組,篩選出的微小核糖核酸能將肝癌與各類對照人群區分開來,更適合臨床應用。

    據論文通訊作者樊嘉教授介紹,這一全新的診斷方法在臨床應用中具有明顯優勢。首先,微小核糖核酸在血漿中能耐受RNA酶的降解,非常穩定;其次,檢測方便,只需抽取1毫升血即可在數小時內得出結果,創傷性小,利于連續動態檢測和人群的大規模篩查;另外,檢測技術要求簡便、成本低,僅100元左右,易于推廣應用。“特別是新方法可以診斷小于2厘米的早期肝癌,使一大批原來由于缺乏有效診斷而失去治療機會的肝癌患者得到及時治療。與我國肝癌患者普遍5年生存率約7%相比,小于2厘米的早期肝癌往往可以通過切除、射頻消融等方法獲得根治,5年生存率高于90%。”

    目前,這一成果正在申請中國、美國、日本和歐盟等的專利。研究人員將進一步研制含有7個微小核糖核酸檢測探針的微芯片,在肝癌高危人群中開展大規模的篩查。


分享到: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

意見反饋 關于我們 隱私保護 版權聲明 友情鏈接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02-2025 Iiy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厂| 甘泉县| 福建省| 南昌市| 都江堰市| 玉山县| 博客| 浏阳市| 民权县| 子长县| 龙岩市| 万源市| 鹿泉市| 富平县| 榆社县| 玉环县| 德令哈市| 安福县| 灵台县| 益阳市| 亚东县| 交口县| 清涧县| 化隆| 敦煌市| 肇东市| 合川市| 浙江省| 固镇县| 株洲市| 饶平县| 安多县| 康马县| 汉寿县| 缙云县| 赤峰市| 迭部县| 宁强县| 龙山县| 禹城市| 嘉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