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重大突破,癌細胞,竟被中國醫生用15塊錢的小蘇打餓死了”的報道在網絡瘋傳,有媒體作了進一步的改編和修飾,結果標題竟成了“15塊錢小蘇打治療肝癌”的新聞。圍觀的群眾一看,還真以為肝癌被中國醫生攻克了,還真以為多吃點小蘇打就能把肝癌吃好了,但內行人仔細讀讀文章,不過又是一個文不對題的噱頭罷了。
這項科研成果含金量有多高?
到底怎么回事呢?去繁剩減,我們看最后的臨床研究結果:cTACE治療了37例病人,18例有效;用TIL-TACE治療了40例病人,40例有效。也就是說用TIL-TACE治療的客觀有效率達到了100%,報道中說:這樣的效果不僅讓國際同行在接受這篇文章時,非常慎重,就連兩位教授也一直是帶著懷疑在進行這項研究。也就是委婉的說,國際同行是沒有足夠的信心與證據證明這項成果確有其效的,連他們自己都在懷疑中進行研究,你能說小蘇打能治療癌癥?而且還只花15塊錢?
這項科研成果讓人質疑在哪?
單憑研究成果發表在權威雜志上,就能十足的相信?看看吧,最近的新聞“中國醫學論文再爆丑聞,或是史上最大一次”,往前翻翻有關論文得丑聞有多少,這時你還能完全相信一篇論文治愈醫療界最難攻克的疾病之一?筆者并不是否定他們的研究論文成果,而是提醒大家一篇論文的嚴謹性、科學性和實用性是需要反復驗證和多次總結的。但在該科研論文中,沒有設置更加詳細的操作方案以便他人進行重復試驗,也沒有給對照組使用用作安慰劑的生理鹽水,更讓人懷疑的是對照組的中位生存期遠低于cTACE應有的生存期及權威指南中的平均生存期。
關于該報道,國際同行的發聲非常嚴謹的原因,不是因為這項實驗成果有效率太高了,而是他們無法重復這項試驗去驗證,也就不敢看到論文就隨聲附和了。再說這還僅僅是科學研究階段,到臨床實踐,中間是一個艱難復雜的過程,能不能開展,需要多少年才能開展這項技術還不得而知。
用小蘇打就能“餓”死癌細胞?
我們再回頭看題目,“癌細胞用中國醫生用小蘇打餓死了”,但內容中是說用cTACE和小蘇打結合的方法,也就是說題目只提到了我們耳熟能詳的小蘇打,卻忽視了最重要的cTACE,而cTACE是什么,它是“動脈插管化療栓塞術”,是經股動脈插管,選擇性插入肝癌供血動脈,進行栓塞及灌注化療藥物,栓塞主要的腫瘤血管,以阻斷腫瘤血供,使腫瘤缺血壞死,并灌注化療藥物以殺死腫瘤細胞。這么說來,小蘇打的作用僅僅是該項科研成果能發揮療效的配伍之一。
關于這則醫學報道的套路在哪?
綜上所述,第一、該科研成果的效果上還有待進一步的確定,第二、有些相關報道的題目嚴重以偏概全忽視其中最重要的因素。這是完全不懂醫的人取得標題黨,這種不負責任的嘩眾取寵,坑害的是原本就已脆弱的醫療行業,試想這在普通民眾心理會出現什么樣的概念:別人看肝癌才15塊,我的病比肝癌好多了咋還那么貴。這與“四毛錢看好高血壓”、“二塊錢看好五萬元才能看好的病”等報道如出一轍,本質都是不嚴謹、不科學、不合理的,如若看病真能那么便宜,如若絕癥能那么容易看好,那么醫患矛盾不可能到今天這種地步。
醫學是一門復雜多變的學科,絕大部分的疾病我們至今沒有弄明白它的發病機理。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我們為每一項取得重大進展的研究而歡呼雀躍,但在沒有完成功之前沒有必要引得這般全民狂歡。因此,每一份醫療科普都應是嚴謹的,遵循事實的,而不是為了淺薄的博眼球,而費盡心機地在標題上下功夫。為了醫患之間能有更多的信任和理解,醫學報道,請少點套路多些真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