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第20屆全國醫院感染學術年會暨第7屆上海國際醫院感染控制論壇在上海揭幕。記者獲悉,近年來,多種耐藥菌感染已成為延長住院時間、增加醫療費用和導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在歐美等國家,醫院已經開始對新入院的ICU患者進行主動監測篩查,如果患者被檢出攜帶耐藥菌將被隔離治療。
為響應世衛組織號召在醫院 “抵御細菌耐藥性”,在由中華預防醫學會和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主辦的本次醫院感染控制論壇上,中華預防醫學會醫院感染控制分會主任委員、上海市院內感染質控中心主任、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胡必杰教授介紹,監測數據顯示,醫院內檢出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對新青霉素和頭孢菌素的耐藥率高達70%,大腸桿菌和肺炎克雷伯桿菌對第三代頭孢菌素的耐藥率超過50%,對氟喹諾酮耐藥的大腸桿菌約70%,不少ICU分離的鮑曼不動桿菌對碳青霉烯類抗生素的耐藥率超過60%。耐藥菌引起的醫院感染,已經嚴重影響到醫療安全和患者安全。
胡必杰表示,耐藥菌的增加主要產生于兩方面,即抗菌藥的不合理使用和耐藥細菌傳播增加。多重耐藥菌主要以接觸方式傳播,遏制細菌耐藥必須從改變醫務人員的日常行為開始,重視手衛生和環境清潔消毒,有助于有效阻斷細菌傳播途徑;減少患者之間設備共用,有效減少交叉感染的幾率。另外,必須加強抗菌藥物的合理使用,如規范圍術期抗菌藥物預防性使用,使用時間應短于48小時;加強病原學檢查,治療性用藥,應盡量根據細菌培養結果選擇敏感的抗菌藥物。
據悉,在歐美等一些發達國家,醫院已經開始對新入院的ICU患者進行主動監測篩查,如果患者被檢出攜帶耐藥菌將被隔離治療。對耐藥菌的主動監測培養有助于早期發現耐藥菌,更有效和有針對性地控制其散播,減低感染發生率。
此次上海國際醫院感染控制論壇被醫學界譽為 “中國感控的風向標”,會議主題是“緊急行動起來,全面應對多重耐藥菌的挑戰”。世界衛生組織感控專家Didier Pittet等一批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應邀作專題報道,發布了國際醫學前沿研究動態,以及提升醫院感染管理的中國行動計劃。會議吸引了全國各省市的2000多位醫院感染管理專業人員以及從事感染診治和防控相關領域如微生物科、危重醫學科、感染性疾病科和手術、消毒、護理、疾控、衛監等各專業的醫護人員參加。
2015年5月19日,由澳大利亞藥理學會和英國藥理學會主辦的澳-英聯合藥理...[詳細]
2月28日,GW制藥宣布美國FDA授予該公司用于治療兒童Lennox-Ga...[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