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現如今,網絡團購可謂五花八門,在山東濟南,團購又出現新的類型——醫院手術。不少醫院推出各種“手術團購”來吸引患者。這種團購的手術能否保證醫療質量,又是否會成為新的團購“熱點”。
近日,一種新的團購方式——“手術團購”在濟南出現,也吸引了不少公眾的關注。以山東省眼科醫院推出的“準分子激光手術團購活動”中的“標準化手術”為例,如果是兩人團購,每人收費3800元,而如果是十人或者更多的人一起團購,這個價格則降到了3000元。據該院副院長高華介紹,推出這個活動主要是為了吸引更多的患者前來就醫,但也確實減少了患者的診療費用:
高華:是讓接受手術的人來減輕經濟負擔,它能減少不少,組織(團購)的話能減少20%左右吧。
在此之前,濟南已有不少醫療機構開始將開眼角、雙眼皮、隆鼻等整容手術,甚至分娩手術“試水”團購。“團購”打出后,已有不少市民參加了團購,而且反響普遍不錯。但還是有一些市民對“手術團購”表達了擔憂。
市民:團購手術價錢肯定是便宜,但是便宜了以后質量有沒有保證?假如團購的人多了以后,醫院方面是不是會偷工減料或者是服務質量方面打折扣之類的呢?
對此,醫院方面表示,手術質量完全可以確保,因為其中的部分差價由醫院自行承擔,壓縮了自身的部分利潤。另外,這種手術本身還存在做的人越多成本越低的情況。
山東省眼科醫院副院長高華:手術質量是可以得到保證的,和普通是一樣的。你比如說機器折舊,你開一次機,它有固定的折舊成本,(團購費用),你一個人做,他的成本都不夠開一次機的。但是如果你很多人一起做,他的成本增加的就沒有這么大。
高華表示,雖然價格降低了,但手術中服務質量和手術流程一環也不會少。市民團購到的只是一個代碼,憑借代碼到醫院進行術前檢查確定是否適合手術,是否具備手術的條件還是要由醫院來決定。
高華:他適不適合做手術,并不是因為他是否參加了團購,他所有的人來了以后,都是按正常的檢查程序,他并不是參加團購一定能做,也可能不能做,也需要參加正常的檢查。
不過,雖然“手術團購”之后的社會反響和就診人數都出乎意料的好,但專家們對于這種新的醫療方式卻普遍持謹慎態度。山東大學教授徐凌忠表示,“手術團購”實際是激烈競爭下的一種市場營銷模式。
徐凌忠:是個無奈之舉,團購純屬無奈之舉,團購了就可以形成規模,可以在那里做。嚴格來說一個“議價”。就是我給你組織十個人來做,每個人不管多少錢,不管中間的過程了,什么都不管了,全包了。
徐凌忠認為,雖然價格便宜了,但是這不具備推廣前景,以眼科手術為例,近視激光手術可以團購,但是像白內障手術這種存在很多不可預測因素,會引發多種并發癥的手術就不適合團購。
徐凌忠:因為醫療服務本身就是個很復雜的事,誰也沒法說這些藥品該不該用,這個輸液該不該輸,這個東西都很難說。
對此,濟南某公立醫院的負責人表示,醫療團購在國外也屬于新生事物,可能在未來會產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他個人并不不提倡手術團購,但也不能一棒子打死,還不斷的探索與完善:覺得手術不是像一個普通的商品一樣,因為同樣一個病,他的病情也會不一樣,手術過程中出現的情況也會不一樣,是一個個性化、個體化比較強的事情,所以用團購的方式,還值得在研究,所以我覺得還需要一個探索的過程,一個探索完善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