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組織骨科脊柱類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已經開標。
國家組織骨科脊柱類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已經開標。就此骨科類三大領域:關節、脊柱、創傷類高值醫用耗材,實現集采全覆蓋。
過去三年,國家集采不斷提速擴面,除了價格,還有哪些變化?首都醫科大學國家醫療保障研究院院長助理兼價格招采室主任給出答復。
集采中選結果是否符合預期?
首都醫科大學國家醫療保障研究院院長助理兼價格招采室主任:是符合預期的。比如說企業的中選率來講,還是比較好的。173家參與申報的企業里,最后有152家企業中選,企業的中選率也達到了88%。我們國內比較主流的企業,還有外資主流的企業都中選了,符合我們的預期。
前期籌備為何要用1年多時間?
首都醫科大學國家醫療保障研究院院長助理兼價格招采室主任:這個過程中,需要去做臨床調研、去企業調研,這樣才能摸清楚市場狀況。還要對產品進行了解,包括如何制定分組規則、入圍規則、競價規則、中選規則、分量規則,然后還有跟企業培訓溝通等一系列的工作,所以時間還是消耗比較多的。
為什么說這可能是目前為止最復雜的一次耗材集采?
首都醫科大學國家醫療保障研究院院長助理兼價格招采室主任蔣昌松:這次骨科脊柱類的帶量集采,可以說是目前為止最復雜的一次耗材大量采購。
①它市場規模比較大。
②群眾反映價格虛高,甚至還有一些行業的不正之風。
③涉及的技術分類、產品組合非常多,所以會比較難。
④涉及的手術類型、手術部位也非常多,所以就是難上加難。但是我們醫保部門化繁為簡,進行分組,采用合適的規則,也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患者何時能夠用上降價后的脊柱耗材?
首都醫科大學國家醫療保障研究院院長助理兼價格招采室主任:目前計劃在明年的2月份,也就是春節一過,大概全國各地就能進行落地實施,患者就可以用上這次脊柱招標結果中的耗材產品了。
平均降價84%!患者減負了,企業呢?
首都醫科大學國家醫療保障研究院院長助理兼價格招采室主任:對于中選企業,總體來講保住了自己的銷售量,甚至有的企業還搶到了更多的量,所以市場反應也不錯。二級市場上,一些骨科的上市企業,股價漲幅都超過了10%,充分反映了市場對于這個行業的預期還是比較好的。
集采三年時間,除了中選產品降價,還有哪些值得關注的變化與突破?
首都醫科大學國家醫療保障研究院院長助理兼價格招采室主任蔣昌松:我們會主要關心以下幾個方面。
①患者所使用的產品質量有沒有得到提升。像膝關節墊片,從普通墊片替換成高膠粘跟耐磨的墊片就非常好,不銹鋼支架也都被替換為合金的支架,有了更好的質量。
②關心產業發展,比如產業的規模化有沒有得到提升。我們也對集采藥品的規模化情況就進行了分析,市場規模集中度可以說也得到了提高,集采藥品從充分競爭型已經轉型為寡占型的競爭格局,相當于是達到了規模化發展,供給側改革的政策預期。
③關心企業自身的創新,比如說會關心企業的研發支出,創新產品的上市情況等。
集采改革的目標,不只有降價
首都醫科大學國家醫療保障研究院院長助理兼價格招采室主:我們應該算個賬。比如說心臟支架,如果按照一個患者使用1.5個支架來計算,一個支架降低1萬塊錢,能節約下來的費用就是1.5萬元。但是不管人工關節,還是這一次進行集采的脊柱耗材,涉及胸腰椎的開放型后路系統,可以為患者節約下來2.5萬元到3萬元,如果是進口的話,能節約4萬到5萬的費用。應該說,集采它也并不是只追求價格的降幅,它還要追求多元目標的發展,包括患者的、產業的、企業的、醫院的,這是一個平衡的過程。
集采改革,是否影響了藥企的創新性和生產積極性?
首都醫科大學國家醫療保障研究院院長助理兼價格招采室主任表示:我們可以通過一組數據來觀察說明,比如最近這幾年一些企業的研發成果。從新藥上市的數量看來,2018年到去年,應該說新藥上市處于一個爆發期,當然這得益于多方面的因素,比如人才的回歸,技術研發的提高,包括藥品審批制度的改善優化,其實也包括集采的推動。
另外,我們也分析了集采品種中選數量最多的十家企業,它的研發支出從2018年的95個億上升到去年的190多個億,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了25%,研發支出占企業支出,也從2018年的8.5%提升到去年的12.4%。通過這些數據就能說明集采不僅沒有影響到企業的創新,反而應該是說促進和推動了更大規模的、更快速的創新。
集中帶量采購改革已經進入常態化、制度化新階段,接下來還該做好什么?
首都醫科大學國家醫療保障研究院院長助理兼價格招采室主任表示:我覺得首先還是要繼續提速擴面。現在我們國家已經做了7批藥品集采,3批耗材集采,實際上這幾年下來,省級集采也超過了100批,接下來提速要堅持,而且要擴面。
不僅是化學藥品,包括生物藥、中成藥、高值耗材、低值耗材、診斷試劑領域,都要擴面,要堅定不移地推進集采工作,同時還要對集采規則進行持續完善和優化。
第二個方面還要堅持“三醫聯動”,尤其是醫療機構的用量要實,報量要準,接續的時候續量要穩。再有就是說作為企業方,要注重報價的合理,包括注重質量供應,還有規模化、集約化的發展。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違規、侵權請聯系我們
最新!醫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萬增加到2023年的19....[詳細]
連續工作滿15年或累計工作滿25年且仍在崗的鄉鎮衛生院專業技術人員,在滿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