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影像科醫生和美國影像科醫生的差距在哪?
2016-10-29 20:44
閱讀:5936
來源:影像園
責任編輯:謝嘉
[導讀] 在美國,影像科是一個很優秀的科室,但在中國卻相差甚遠?那么國內影像科與美國影像科差距在哪呢?
在美國,影像科是一個很優秀的科室,但在中國卻相差甚遠?那么國內影像科與美國影像科差距在哪呢?
據2010年最新的調查資料表明,美國影像科是一個很優秀的學科。當然,對美國影像科醫生的要求很高。來了一段時間了,就我自身感受而言,我們中國影像科醫生有如下的差距:
1.培養機制問題:從18歲進大學,4年本科,4年醫學院,3-5年的住院醫,你就是29-31歲了。如果要做radiologist,你還得去做3年的fellow.出來是32-34歲了。這些都是一切順利的情況,如若有什么不順,比如生病或有事休學,或找不到喜歡的住院醫,做了一兩年再換方向的話,出來的時間將更晚。算了算,大約15年才能算是個最底層的radiologist,在中國恐怕都快副高了吧。這樣培養出來的結果就是你的臨床水平和基本功都是非常高水平的了。
2.一定要是個工作強人,每周60小時的工作是很常見的。早上很早上班,晚上下班很晚,到家后我都累得不行了。當然工作強度不一定趕得上外科,可是和中國比起來,我們的工作時間一般是40個小時左右(大家都要值夜班,那就不計算在內了)。
3.精通影像科各門技術及診斷、鑒別診斷,通曉各類臨床知識。由于美國影像科醫生經過正規的臨床培訓,臨床水平自然很高了,就我所見,基本上通曉外科手術的操作、腫瘤科的放化療、內科的基本開藥、正常的圍手術處理等等,不一而足,這也說明他們在診斷及治療中很有地位,絕對可以指導臨床。而在中國呢,好像我上面所說的那些都不是特別重要,因為臨床科室地第一位,輔診科室拍個片子而已,看病還得找臨床醫生去了。此外,影像科醫生還要精通各種影像科技術和診斷。在這里就真是大影像的概念了,你要通曉你所在的這個組,比如腹組,從超聲到CT、MR、PET、普放的所有影像技術和表現。順便說一句,每天的病例討論時,這些資料都可從電腦里輕松地全部調出來,非常全面和方便。
4.科研合作與交流意識很重要。這里大家的交流意識非常好,就一個病例,大家會展開熱烈的討論,包括住院醫生在內,不懂就問(當然住院醫生的水平都很高,層層選拔過的,否則哪能在MGH做住院醫生),問題也簡明扼要。由于內部網絡的發達,所有的病例都可以共享,當然你回去之后可以把它存下來,以后發文章用。這樣,只要你發現了有趣的病例,你就可以拿出來讓大家共享,大家交流一下經驗和體會,這樣收獲就更多了。
總之,這在中國要找到這樣硬件要求的醫院不難,但這樣軟件水平要求的醫院我估計很難找,也許有,孤陋寡聞了。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