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其他不斷發展的科學一樣,醫學也有它的無可奈何。
在醫院中,我們常常會聽到這樣的聲音:“你們根本就不關心病人!”“你們根本就沒好好看病!”對于醫生來說,也許這已成了習慣,病人或者家屬似乎總能說出自己的“委屈”,但是醫生真的如他們所說嗎?
一次,一個醫生淡淡的說出他的遭遇:他在科里遇到一個病人家屬怒氣沖沖的和他理論,質疑他們對病人的態度,然后還詳細的陳述醫生護士所犯下的“累累罪狀”和他們自己所遭受的“種種創傷和不公”.但事實的情況是,該名醫生正要去看這位病人。
其實,這個家屬還忽略了一點,就是這個醫生幾天前又成功的實施了一個心肺復蘇。正是因為他快速的判斷和有效的治療,拯救了一個生命。而他已多次成功完成復雜的手術,解決一個又一個臨床難題。
類似于上一幕的病房場景,其實已是常態,而且近幾年似乎愈演愈烈,當憤怒的患者和家屬對著醫生護士伸出手指、拉長著脖子、操著高亢音調的指責他們水平差、怠工、服務態度不好時,他們卻忘記了,其實大多數醫生都具備一個好大夫的優點——知識、和善、直覺。
人們普遍認為造成這種不和諧是醫患之間的信任缺失,卻忽視了一點——大數據時代信息的良莠不齊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如今的互聯網可以呈現數十頁的癥狀信息,患者通過搜索引擎就可以得出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意見,甚至還有治療藥物的具體名稱。但是患者卻無法從這些泛濫的信息中提取到最正確的方法,往往被道聽途說的門道兒混淆視聽,做出錯誤的判斷。
因為醫學絕對不是搜索這么簡單的事兒,它是一門充滿了缺陷的科學,它的深度永無止境,當你站在它的門口窺探時,往往會被一些雜事所迷惑,被愚弄、**,而你只要撥開眼前的迷霧,就會看到這才是真相!
對于醫學,我們的認識是否正確呢?一起看看醫學中的“七宗罪”,或許就能顛覆你的認知。
1醫療差錯導致死亡?
許多人都認為是醫療差錯導致病人死亡的,不可否認,這確實能致命,但是絕大多數死亡的病人并不是醫療差錯所致,死亡,就是因為病!我們所面對的死亡病人,幾乎都是患有致死性疾病或是一開始就能預知預后極差的疾病。而且這些病人因為患病時間久,治療復雜,他們所需要的藥物又很多,往往需要更多診斷性治療,因此風險也高于其他病人。雖然在他們身上發生醫療差錯的幾率很大,但是許多醫生都在為診治他們而不懈的努力著,并沒有因此而消極怠工。
2并發癥就是醫療差錯?
許多人聽到術后并發癥,都會認為這是醫療差錯導致的,而事實是不論是外科手術,還是內科藥物治療,雖然出現并發癥,但這些并發癥發生幾率都較低,只是有些人很不幸的成為了輸家,而醫生能做的就是盡最大力量降低風險。
3大部分疾病都寫在教科書上?
相信每一個大夫剛臨床診斷病人的時候,都感嘆過:怎么這些癥狀都沒有寫在教科書上?典型的癥狀究竟在哪里?事實就是這樣,教科書上的癥狀很難出現在臨床診斷中。
4醫學博士很懂醫?
眾所周知,如果一個人去學醫,本科至少五年。所以人們普遍認為醫生是經歷過最高等級、最長時間培訓的社會群體。但是這不能說明一名醫學博士就很懂醫,因為醫生的教育和訓練歷程是極為艱苦的。沒有歷經十多年的磨練很難有所建樹,有的醫生甚至需要終其一生學習和再學習。
5我們真的了解醫學?
其實,雖歷經千年,但醫學仍是一片蠻荒待墾、神秘未解的領域。盡管我們在看病的時候能夠掛到專家號,但是專家也在為這個領域的未解之謎困惑著。
6醫生要考資格認證?
事實上,行醫資格認證的嚴格程度是任何其他行業所無法匹敵的。而且考證并不是一次性的,每個醫生需要進行耗時且不間斷的繼續教育和資格認證,而且是終生。
7醫生有處罰?
其實醫生的壓力也是很大的,盡管他們經歷過最高等級教育培訓和最長時間技能訓練但是他們所服務的群體卻是難以置信的神秘。疾病在治療的同時,也是探索的過程。可是探索卻不容許失敗,法律制度要求醫生要始終保持一個高標準的狀態,否則懲罰將會改變其生活。
來源:新浪微博 醫聲醫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