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研發出一種新藥的成本越來越高昂。我們經常會看到某種新藥的上市又刷新了該領域藥物價格的記錄。盡管這一趨勢存在著一定的客觀因素,但是任何一種藥物最終將直面患者,患者能否切身感受到技術進步帶來的醫療服務的提升?
近年來一些醫生、學術團體都在不斷思考這一問題。今年夏天,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就牽頭組織了一項評價現有腫瘤藥物性價比的研究。最近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就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
NCCN將深入評價市面上多種腫瘤藥物,通過分析其價格、效果以及副作用等方面來全面評判這些藥物對患者的效果。研究人員希望通過這種方式來評選出“性價比”最高的腫瘤藥物。作為在全美有26個腫瘤治療中心的組織,NCCN曾發布關于癌癥治療指南,為不同疾病階段、健康狀況的腫瘤患者治療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此次NCCN計劃將此次調查的結果也加入到治療指南中,為今后的癌癥患者提供性價比更高的治療方案。
NCCN的主席Dr. Robert Carlson在采訪中表示,NCCN希望市面上的抗癌藥物能夠物有所值,如果一種藥物的價格過高,那么消費者則有知情權。
預計這一研究將于今年十月份啟動,研究人員將從藥物的價格、效果、安全性、質量以及臨床數據的穩定性方面來評價腫瘤藥物。首次評估的藥物主要是用于治療白血病、多發性骨髓瘤等腫瘤類型,其他類型腫瘤的療法預計將于明年年底進行。
NCCN的研究人員同時認為目前的腫瘤療法價格存在虛高,一些新型療法的價格甚至達到10萬美元/人。不只是ASCO和NCCN,越來越多人都意識到了這一問題,如果藥價過高超過患者所能負擔的極限,那么醫療進步就無法真正惠及患者。
事實上,醫藥價格也是讓世界各國**和健康系統頭痛的問題。目前通行的做法還是盡力健全醫療保障體系,來降低患者醫療成本。不久之前,中國**也宣布擴大重大疾病醫療保障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