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醫院的人文,很多人能夠理解“以患者為中心”,近日有專家提出了另一種全新的詮釋:“醫生護士好,患者才會好”.對此,您贊同嗎?
“醫生護士好,患者才會好”,浙江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院長王建安在2014年中國醫院論壇的人文醫院建設專場如此說道:“談到醫院的人文,很多人能夠理解‘以患者為中心’,但我們醫院把核心價值觀改成了‘患者與服務對象至上’。”
看似沒有多大區別,但實際上兩者的內涵與外延都有很大不同。王建安解釋:“不僅僅患者是第一位的,每個崗位、每個人所面對的外部或內部的服務對象也永遠是每一位的。簡單地說,臨床科室以及醫生、護士應以患者為中心,而行政職能部門則要以臨床一線為中心。醫院管理者關愛醫務人員,醫務人員擁有良好的精神面貌,才能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浙醫二院把堅持這一理念扎扎實實地落到了實處。醫院給醫生護士安排了舒適的休息場所,早飯、晚飯由食堂送到病區,優化管理流程,盡一切可能減少醫生和護士在非醫療事務上耗費的時間。比如護理部經過認真測算后,在病區設立了二級護理中心,這樣護士們每天穿梭在護理站到病房的時間從原先的89分鐘降低到了26分鐘。
醫生和護士被服務好了,他們對患者也更加關愛,醫生會盡量降低患者的疼痛,在醫院公共場所不討論患者病情杜絕隱私泄露,每給一位患者查體之前都主動洗手,降低患者發生醫院感染的幾率,查房時除了與患者必須的交流以外,不在患者面前討論醫學相關問題,聽診前主動把聽診器暖一暖……這些舉措大大提升了患者的就診體驗,浙醫二院還開誠布公地告訴市民哪些診療和項目目前醫院尚沒有開展,避免患者跑冤枉路,然后還可能把火氣撒到醫務人員身上。
實際上,只有一線醫護人員能夠切實感受到來自醫院管理層的關愛,才能產生主人翁的意識,也才能因此而感受到醫院的利益和自身利益之間的一致性關系,只有如此,醫院管理層所期待的以患者為中心的觀念才能得到有效的落實與執行。
所謂人文醫院建設,其實就是希望通過提高患者的就醫體驗,來提升患者滿意率,從而實現醫院的管理目標,因此,人文醫院的建設不應該僅僅停留在理念宣傳的層面,而應該通過管理制度和醫院領導層的努力,把這些理念落到實處。
患者滿意是人文醫院建設的目標,而醫護人員滿意,則是實現這一目標的必要條件。在醫療服務的整體價值鏈中,醫護人員不僅是醫院的重要資源,也是承上啟下、實現患者滿意的關鍵節點,只有抓住了這個關鍵,才能夠調動醫療服務過程中最重要因素的積極性。所以,醫院管理者服務好一線醫護人員,就是向患者滿意的目標邁出了堅實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