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看病難幾乎每個父母都深有體會。不過,兒科醫生的工作節奏如何?鮮有市民深入了解。記者27日就在市婦幼保健院兒科體驗了一回“醫生”.
27日,在佛山多家醫院里,醫生換位做患者,網友、市民、媒體換位做醫生。這其實是市衛計局舉辦的“換位看佛山醫護”醫療服務互動體驗活動。體驗者有市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媒體代表、網友代表,以及全市衛計系統有關領導及管理人員,分成兩批進行“換位當醫護”和“換位當患者”的體驗。
來自醫療衛生系統的工作人員,以一名普通患者的身份到醫院體驗看病全過程,體驗內容包括從掛號、候診到交費、取藥等整個流程。
而市民則換上白大褂,一對一跟值班醫生坐診,體驗醫護人員的工作。“本次體驗活動特別挑選了市民反應相對就診難的科室進行體驗,如市一的兒科、急診科,市婦幼保健院的兒科、婦科,市中醫院的骨傷科等。”相關負責人介紹。
患者多訴求大 醫療資源不夠
時間:27日15:00到17:00
科室:市一醫院消化內科
體驗者:醫學博士 佛山婦幼保健院副院長高平明
角色:患者
電子預約、親自掛號、排隊、抽血、再等結果。高平明博士體驗的是患者角色。從下午3點多到5點多,半天下來,他深感國內醫療的便利。
他說,醫院的看病流程幾乎非常規范了,他電子預約了一個看“胃鏡”項目,時間是要等9天,“這要是在國外,至少等3個月。”
第一回以患者角色體驗,給這位醫學博士最深的感觸是,國內看病其實挺方便的,不過他也坦然,充當患者角色,才切身體會到中國醫療資源的不夠。“患者多、訴求大,醫生資源就那么多,實在周轉不過來。”他說。
詢問病情的幾句話5小時說了50余次
時間:27日7:30-12:35
科室:市婦幼保健院兒科
體驗者:南都記者
角色:醫生
早上七點半,市婦幼保健院兒科醫生羅威耀開始查房,每天如此。查房時間只有半個小時,8:00是例行交班早會。全兒科的醫護都會集中在辦公室里,聽昨晚值班的醫護交接匯報。
查房完畢后,門診工作才剛剛開始。8:20,在羅威耀的電腦系統里,兒科已有344個掛號。“整個兒科20余醫生一天曾經最高看了1700個病患。”叫號從正常情況下的每次5-6人,減到3人。“這樣比較容易看完,因為待會兒還有手術。”
“哪里不舒服?”“多大啦?”“有沒有發燒?”“最高燒到多少度?”“有沒有咳嗽?”“出汗多么?”幾句話是羅威耀基本對每個病人都要說的話。詢問病情后,羅威耀還要聽呼吸音、查患兒口腔、咽喉等。基本確定病情后,就是寫病例,將診斷結果錄入進電腦,然后開藥和開檢查單。半小時,羅威耀看了10個左右患兒,基本2-3分鐘內看完一個。
9:10,胃鏡手術室已準備好,等他去給一個8歲的小女孩做小兒全麻胃鏡。進手術室需換上綠色的工作衣,戴上帽子,等記者脫下白大褂準備換上綠色工衣時,羅威耀已換好工衣、戴好帽子,且換好了鞋,花了不到1分鐘。胃鏡很順利,10多分鐘后結束。“問題不太嚴重,吃藥就好了。”和家長交待結果后,手術才結束。
此時已是上午9:40,他才有工夫上廁所、喝水,不超10分鐘。不到10點,他已坐到診室里開診了。接下來一直到下班,羅威耀其間只起身到對門的示教室里喝了一次水,用了5分鐘。到12:15,羅威耀電腦的系統里提示仍然有3個患者在等待,“我們一般12點下班,但最近是高峰期,所以都自發加班半小時。”其實這個“最近的高峰期”已持續了3個月。直到12:35他才看完所有的病人,終于可以洗手吃飯了。
吃飯不到五分鐘 一天只喝兩次水
時間:27日8:00到17:30
科室:市一醫院兒科
體驗者:網友小李白楊
角色:醫生
早上8點到下午5點30分,網友小李白楊穿上白大褂,“化身”兒科醫生助手,連吃飯時都伴隨醫生左右。
在兒科科室,一天下來,她已累得腰酸背痛,還猛灌了幾壺水。她說,她所在科室醫生只喝了兩次水,上午喝了一次,下午喝了一次,其間都在診斷患者。醫生告訴她,“多喝水,就得多上廁所,就沒有更多時間看病了。”在她體驗的科室,醫生一天只上了一次廁所“兩三分鐘就回來了。”
12點下班,她所在科室醫生堅持到12點30分,因為等候的患者太多。隨后到了吃飯時間,平時在家吃飯最快的小李白楊,看到醫生的速度傻眼了,“5分鐘不到就完了。”
在小李白楊的科室,她用“正”號記錄著一個醫生一天的工作量。上午8點開始上班,到中午12點30分,看了72個患者,下午2點30分上班,到下午5點,也是70多個患者。小李白楊說,在當天接觸中,有些患者家屬還提各種條件“不該**的,非要叫醫生**。”醫生都得苦口婆心地解說。醫生告訴她,下班回到家,幾乎一躺下就睡著,不想再說話。
羅威耀的5小時
看了約60個病人,做了1個小手術
重復50多次:有沒有發燒?最高燒到多少度?有沒有咳嗽?出汗多么?
重復近60次:多喝點水
喝水休息3次,每次約5分鐘
最新!醫生的平均年薪由改革前2011年的5.65萬增加到2023年的19....[詳細]
連續工作滿15年或累計工作滿25年且仍在崗的鄉鎮衛生院專業技術人員,在滿足...[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