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56年起,補充替代醫學實踐中就使用EDTA螯合治療動脈粥樣硬化疾病,但并無任何支持證據。TACT研究的開展目的就是為了檢驗這一CAM方案。TACT是由西奈山醫學中心醫學主席Gervasio A. Lamas醫生及其同事嚴謹開展的一項隨機、雙盲、2×2析因設計研究,在134個北美中心入組1708例既往發生MI的穩定患者。患者接受靜脈螯合方案或安慰劑和大劑量口服復合維生素或安慰劑治療。螯合方案包括30次每周1次的500-cc靜脈輸注,隨后是另外10次間隔2——8周進行1次的輸注。復合維生素組患者每天使用6個大的膠囊。
77%的患者完成30次輸注,65%完成所有40次輸注。3/4以上患者使用維生素至少1年,半數患者使用維生素至少3年。在所有患者中,指南推薦預防藥物的使用率較高。主要復合終點是全因死亡、MI、卒中、冠狀動脈血運重建、或心絞痛所致住院的5年發生率。既往報告顯示,與安慰劑相比,螯合治療使主要終點發生率顯著降低18%(JAMA 2013;309:1241-50),而大劑量復合維生素治療使主要終點發生率降低11%,降幅不顯著(Ann. Intern. Med., in press)。
在達拉斯AHA會議上,Lamas醫生重點報告了421例接受螯合+復合維生素的患者(雙重活性治療組)和437接受安慰劑+安慰劑的患者(雙重安慰劑組)的結果。雙重活性治療組和雙重安慰劑組的主要復合終點發生率分別為26%和32%,反應的相對風險降幅為26%.因此,在螯合治療基礎上添加復合維生素治療使風險降幅從18%增至26%.
預設的次要“硬”終點為心血管死亡、復發性MI或卒中的復合終點,在雙重活性治療組和雙重安慰劑組中的發生率分別為9%和13%,反應的風險降幅為34%.
在糖尿病亞組患者中觀察到的活性治療結果更顯著。單純螯合治療組糖尿病亞組患者的主要復合終點5年發生率為25%,而安慰劑組為38%,反應的相對風險降幅為41%.值得注意的是,螯合治療組糖尿病亞組患者的全因死亡率為10%,而安慰劑組為16%,反應的相對風險降幅為43%;此外,前者的次要復合硬終點發生率為11%,而對照為17%.
螯合+復合維生素雙重活性治療組糖尿病亞組患者的獲益甚至更佳,主要復合終點風險與雙重安慰劑組對照者相比降低51%.
有關該方案的螯合和復合維生素成分的細節可參見此前發表的論文(Am. Heart J. 2012;163:7-12)。
有與會者詢問,這一CAM治療方案的獲益的潛在機制是什么。Lamas醫生迅速回應表示,目前尚不清楚,但可通過多種因素加以解釋:1)EDTA是優異的金屬螯合劑;2)在糖尿病患者中,高級糖基化終點的形成需要借助金屬的催化活性才能創建氧物種和交聯。
TACT研究由美國**補充替代醫學中心和**心肺血液研究所支持。Lamas醫生聲明無相關經濟利益沖突。
近期,美國心臟學會(AHA)發布了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的相關事宜的科學聲明,...[詳細]
糖尿病與冠心病互為高危因素。當糖尿病與冠心病并存時,患者發生嚴重不良心血管...[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