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下發《關于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的指導意見》,決定建立全科醫生制度,并提出目標:到2012年,每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都有合格的全科醫生。什么是“全科醫生”?在張店,社區全科醫生生存現狀如何?記者對此進行了走訪。
昨天,張店區衛生局一名工作人員介紹,全科醫生一般都是在提供基本醫療衛生保健服務的機構執業,為老百姓看常見病,并做好預防保健、整理居民健康檔案的服務,其職責就像國外的家庭醫生。
從2006年開始,張店區便組織有關人員參加省市級衛計委門組織的全科醫生培訓。“全科醫生培訓一般需要大半年時間,分理論授課、臨床實踐和社區實踐3個部分。”截至去年,共有近400名具有執業醫師資格證的人員參加了培訓。目前全科醫生已經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擔負起了社區醫療、疾病預防工作。
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從醫人員對全科醫生的工作并未表現出太大的興趣。在張店人民路附近一家社區衛生服務站,李女士告訴記者,前年自己拿到全科醫生培訓合格證書后,就被聘請來擔任這家衛生服務站的社區全科醫生。盡管每天工作繁瑣、辛苦,但自己的薪水每月才2000多元,相對于在醫院工作的醫生,她的收入相對較低。
而在城區另外一家衛生服務站做全科醫生的小劉介紹,自己上學時學的是醫學專業,現在工作已經好幾年了,在同學中間,自己是少數“扎根”社區的全科醫生。談及自己同學不愿做全科醫生的原因,她表示,目前很多醫學院并沒有開設全科醫生專業。要想從事社區全科醫生工作,就必須重新學習培訓、考取合格證書。另外,全科醫生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主要從事普通病、慢性病診療、社區預防保健等工作,不僅環境艱苦、工作量大,與醫院里的醫生相比,他們在評職稱上也吃虧不小。
張店城區部分社區醫療機構負責人認為,有關部門必須給予全科醫生更多的優惠政策,比如增設全科醫生專業及提高工資待遇,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喜歡社區全科醫生這份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