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中山大學癌癥中心、香港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染色體1q上鑒別出了一個新型的癌基因:Maelstrom (MAEL),并證實Maelstrom通過Akt/GSK-3β/snail信號通路誘導上皮間質轉化促進了肝癌轉移。相關研究論文已被在國際著名肝臟疾病雜志Hepatology(最新影響因子11.665)接受并在線發布。
任職于中山大學和香港大學的關新元(Xin-Yuan Guan)教授是這篇論文的通訊作者。其主要研究領域包括腫瘤發生發展相關基因、腫瘤干細胞及腫瘤微環境等。在國際雜志上共發表學術論文160多篇,被引用超過6000次。
肝細胞癌(HCC)是全世界最常見的癌癥類型之一,全球每年有超過50萬新患者,嚴重地危害著人們的身體健康。我國是肝癌高發國家,每年約有11萬人死于肝癌,其死亡率在我國十大惡性腫瘤的排名中已從第三位上升到第二位。肝癌的預防和治療是世界性難題,至今仍缺乏有效治療手段。探討遺傳變異與肝癌發生發展之間的關系,尋找肝癌相關基因對于開發出更有效的治療策略,改善疾病結局具有重要意義。
在過去的研究中,關新元課題組曾采用比較基因組雜交的方法對肝癌染色體DNA拷貝數進行檢測,發現在染色體DNA拷貝數增加中,以1q的頻率最高,其次為8q;在染色體DNA的拷貝數減少中,以16q的頻率最高,其次是17p和4q.提示1q和8q兩個染色體部位可能存在著與肝癌密切相關的癌基因位點。
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在染色體1q24上鑒別出了一個新型的癌基因Maelstrom (MAEL)并確定了其特征。研究人員發現在肝癌中可以頻繁地檢測到MAEL擴增與過表達,且與肝癌復發及不良預后呈顯著相關。功能研究證實,在裸鼠中MAEL促進了細胞生長、增殖和腫瘤形成,采用shRNAs沉默MAEL可有效抑制這些效應。
進一步的研究發現,MAEL促進了AKT活性、GSK-3β磷酸化和Snail穩定性,最終誘導了上皮間質轉化(EMT),并促進了腫瘤侵襲和轉移。此外,MAEL在mRNA水平上上調了多種干性相關基因、多藥耐藥基因和癌癥干細胞(CSC)表面標志物。功能性研究證實,MAEL過表達促進了自我更新、化療耐藥和腫瘤轉移。
這些結果表明新型癌基因MAEL通過誘導肝癌上皮間質轉化,提高其干細胞性,在肝癌的發生和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肺癌已成為我國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之首,分別占比19.59%和24.87...[詳細]
在我國,肺癌發病率位居惡性腫瘤首位,約為46.08/10萬,占所有惡性腫瘤...[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