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門診”在湖北陜西等地“回歸”,另有多地卻堅持取消…分級診療如何解?
2023-12-28 08:28
閱讀:5296
來源:見文末
作者:醫**漫
責任編輯:醫路漫漫
[導讀] 便民門診究竟該如何設立?哪些城市適合“便民門診”?
便民門診究竟該如何設立?哪些城市適合“便民門診”?
今年以來,基于醫保門診統籌便民利民服務的開展,被部分地方視為違背三級醫院定位方向的“便民門診”,已在湖北省、陜西省和遼寧省大連市、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河南省安陽市、四川省德陽市等地三級醫院“回歸”。2015年9月,國務院印發《關于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三級醫院要逐步減少普通門診,分流慢性病患者。此后,全國各地紛紛出臺類似的規定。海南省去年8月甚至提出“逐步取消三級公立醫院普通門診”。今年11月,江西省則再次強調“引導三級公立醫院逐步減少普通門診,到2025年三級公立醫院門診人次數與出院人次數比逐年下降”。“便民門診”,一般是指醫院針對常見病、慢性病患者長期治療需定期開藥或需開具相關醫學檢驗單或一般檢查開設的門診。今年2月,湖北省醫保局、湖北省衛健委印發《關于優化職工醫保門診統籌便民利民服務舉措的通知》,提出“各級開通門診統籌結算的定點醫療機構,要開設便民門診服務”。2月初,公立三級綜合醫院——武漢市武昌醫院,在全市首批開通“便民門診”。武漢市醫保局2月14日發布消息,“武漢全市門診統籌定點醫療機構已經開設便民門診”。3月6日,陜西省醫保局也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門診統籌便民服務工作的通知》,提出二級以上醫療機構應設置“便民門診”,并根據患者診療數量動態調整窗口、工作人員數量及服務時間,滿足群眾診療需求。此外,遼寧省醫保局今年1月在發布《關于建立健全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實施意見》時,雖然沒有明確要求設立“便民門診”,但是隨后在2月公布的政策解讀中也提出,“鼓勵定點醫療機構開設便民門診”。事實上,雖然“國家衛生健康部門暫時沒有便民門診的相關管理與規范”,但是今年以來三級醫院這一波“便民門診”的設立,主要由醫保部門在推動。例如,今年2月,四川“德陽市醫保部門率先支持引導定點醫療機構設便民門診”,三級甲等醫院德陽市人民醫院等紛紛開通“便民門診”。河南安陽市醫保局,也大力推動職工醫保門診統籌定點醫療機構“便民門診”設立。截至3月31日,安陽全市40家縣二級以上職工醫保門診統籌定點醫療機構均開設了“便民門診”。黑龍江牡丹江市醫保局,則以全面開展門診便民服務為抓手,持續推動門診共濟穩步實施。截至今年5月,牡丹江全市公立醫院“便民門診”已實現全覆蓋。澎湃新聞注意到,在湖北省、陜西省推動全省三級醫院也設立“便民門診”的同時,四川眉山、江蘇南京等地堅持取消三級醫院“便民門診”。四川省眉山市衛健委今年8月1日在答復市政協五屆三次會議黃鴻輝委員《關于在市級公立醫院開設便民門診的建議》時就表示,在三級公立醫院開設“便民門診”,可能會導致較多本該在基層診療的慢病患者聚集到三級公立醫院,增加三級醫院不必要的診療負擔,影響診療秩序,違背分級診療原則。眉山市衛健委在答復中說,在市級醫院設置“便民門診”,還存在醫療安全風險。“便民門診”,僅對診斷明確且病情穩定的不需要調整治療方案的慢性病患者取藥或常規化驗檢查提供服務,不接診首診及病情不穩定患者,“便民門診”醫師不負責解釋檢驗、檢查結果。如果大量患者脫離專科門診到“便民門診”診療,醫療風險大大增加,不利于患者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時容易產生醫療糾紛,影響安全穩定。江蘇省南京市衛健委8月23日在人民網回復網民關于“不少醫院沒有便民門診,高血壓、高血脂患者開藥都得掛號排隊,一等就是大半天,開的藥還沒有掛號費貴”的留言時也強調,根據省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醫療救治組《關于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全面實行預約診療的通知》要求,“全省三級綜合醫院、三級中醫醫院要重點保障危急重癥和疑難復雜疾病患者的診療服務,停止開設方便門診,并逐步縮減慢性病門診號和普通門診號”,所以建議網民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藥。安徽省合肥市委辦公室9月21日在人民網回復網民留言時則透露,根據國家“專病專治”相關要求,合肥市第三人民醫院制定并公布了《關于規范方便門診用藥的補充通知》,對一些專科的治療藥物,要求到專科門診就診、開藥,以保證患者的合理用藥和用藥安全。今年以來,四川內江市衛健委、云南曲靖市衛健委和甘肅蘭州市西固區衛健局等部門在答復網民或人大代表時,也已分別解釋了當地一些三級醫院未設立或停止設立“便民門診”的事實。不少地方三級醫院停設“便民門診”后,以全科門診取而代之。浙江寧波市2016年曾安排當年年底前所有市級醫院逐步取消類似于“便民門診”的“簡易門診”。寧波市一院門診部當時強調,醫院同時增加了全科醫生門診的天數,“全科醫生的知識更全面,能滿足一些需要定期追蹤的慢性病人的需求”。今年2月27日,安徽省安慶市政府在人民網答復網民關于“建議安慶市立醫院東院區增開方便門診”的留言時也表示,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市級大醫院能集中資源解決疑難重癥。各項醫改政策正在逐步實施,其中包括各大醫院建立完善全科醫學門診,承擔初診篩查、分診和一般復診處理。按照政策要求,該院東區未設立“方便門診”,開設了全科醫學科普通門診;南區方便門診也在逐步被全科醫學門診替代。另據海報新聞報道,今年9月,不少濟南市民反映“之前在便民門診抽血化驗或者拿藥很方便,排隊不超過10分鐘,最近來醫院發現便民門診不見了。”記者調查發現,山東省千佛山醫院、山東省立醫院、山東大學齊魯醫院等醫院,多年前已取消“便民門診”,看病取藥需要到相應科室,可以掛普通號。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的“便民門診”改成了慢病門診,“(開)彩超、心電圖、抽血(的檢查)或者開藥,都可以”。馮文猛:“便民門診”要因地制宜,真正將病人“管起來”今年以來,多地全面開設“便民門診”的同時(湖北、陜西、四川等),部分地區卻堅持取消(江蘇、四川)。便民門診究竟該如何設立?哪些城市適合“便民門診”?對此,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專訪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研究室主任馮文猛。他強調,開設此類門診既要考慮分級診療的具體措施,也要考慮居民就醫取藥是否便捷,是否開設“便民門診”需因地制宜。馮文猛指出,是否在區域內開設“便民門診”取決于該區域內醫療衛生機構分布的具體情況:“該門診開設的核心是滿足居民用藥的便捷性。部分地區該門診是在疫情期間設立的,疫情緩和后即取消了,這就反映出該門診設立的靈活性。如果一個區域內醫療衛生機構分布較為密集,即使取消三甲醫院便民門診后,居民在周邊的二、三級醫院及基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都能夠開藥取藥,但是如果區域內醫療衛生機構數量較少,三甲醫院便民門診一旦取消,尋找二級等醫療機構開藥取藥十分不便捷,那則不適合取消。”部分地區如北京市、濟南市等,取消“便民門診”后,設立了“慢病門診”,這兩種門診是否有類似職能?馮文猛指出,區別于“便民門診”,“慢病門診”患者的特征是需要定期服藥,用藥需求較為穩定:“慢病本就是便民門診中患者用藥需求的一個分支,其診斷和用藥周期性更為明顯。此外,慢病門診對疾病不同周期的治療劃分更為精細。”馮文猛強調,“便民門診”不能僅理解為只有開藥取藥職能的部門,監測患者病情發展情況,及時作出響應也是該類門診落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管理慢病職能的重要環節:“常規用藥外,更應當對患者疾病發展情況有基本把握,一旦發生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無法處理的問題,可以及時與上層醫療機構聯動,保障患者得到及時救治。”提及未來“便民門診”的建設建議,馮文猛指出,未來開設“便民門診”的醫療機構需要同步做好患者疾病監測,以及加強不同層級醫療衛生機構信息的整合與一體化是重要方向:“未來便民門診在為患者開藥的同時要落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慢病管理職能,加強基層健康管理,實現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信息一體化,在滿足居民便捷用藥需求的同時,真正將病人‘管起來’,才能更好地落實分級診療。”
版權聲明:
本站所注明來源為"愛愛醫"的文章,版權歸作者與本站共同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本站所有轉載文章系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確注明來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轉載的媒體或個人可與我們
聯系zlzs@120.net,我們將立即進行刪除處理